动脉硬化可以预防!警惕这4个阶段的不同症状……
2023-08-16 08:34 来源部门: 管理员 作者: 孙涛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孙涛
动脉硬化是各种原因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并失去弹性,进而管腔缩小的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容易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它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脂纹期
脂纹是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起初是血管内膜上出现几毫米大小的黄色脂质点,再发展可出现长达数厘米的黄色脂质条纹,这个阶段多见于青年人。脂纹相对较平坦或稍高出内膜,所以一般无明显症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脂纹可消退、稳定不变或发展为斑块。
第二阶段:纤维斑块期
如果在脂纹期的基础上,动脉硬化继续加重,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就会大量增生,加上大量的胶原纤维、少数的弹性纤维等会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方有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脂质等,这就是典型的纤维斑块。
纤维斑块早期主要是血管壁代偿性向外重构,血管的管腔大小一般维持正常,血流不受影响,所以相关检查不容易检测到斑块的存在。后期由于增大的斑块阻断血管腔,影响血流灌注,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第三阶段:粥样斑块期
粥样斑块是在纤维斑块的基础上形成的,泡沫细胞坏死崩解,释放出许多溶酶,促使其他细胞坏死,逐渐形成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为动脉内膜面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向深部压迫血管中膜。中膜和纤维帽像饺子皮一样,包裹着粥样斑块,随着动脉硬化加重,粥样斑块越来越大,纤维帽会变得越来越薄,就像皮薄馅大的饺子,一旦破裂就会进入到斑块继发病变期。
第四阶段:斑块继发病变期
由粥样斑块到继发病变,主要原因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是由于斑块周围有新生血管,它们没有完整的基底膜,导致其极易受到有害因素的损伤,造成血管破裂,形成斑块内出血,阻塞血管、中断血流,就会引发急性发病。
斑块破裂后,其中的粥样物从裂口处溢出进入血流,成为栓子,可导致栓塞,造成相应器官缺血性坏死,大部分急性心梗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在局部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从而阻断血流。
医生提醒,从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动脉硬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处于脂纹期和纤维斑块期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检查也难以发现斑块。直到进入粥样斑块期,人就会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走路时下肢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要提醒大家的是,动脉硬化在出现症状前是有办法预防、延缓,甚至逆转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并适当运动,另外,中医中药的提前干预能有效预防、延缓动脉硬化,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孙涛: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和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等诊疗及复杂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国家级营养师,国家级康复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代谢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养生协会专家顾问,湖南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医院心病科质量控制中心秘书,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年委员。在各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持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