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有讲究,面碗脐灸调干燥

2024-02-29 09:26 作者: 杨志琳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及进行性外分泌腺体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中医属“燥痹”范畴。

图片 9

中医病因病机

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清窍失于濡润、肢体失于荣养、瘀血痹阻、脉络不通,导致口干、眼干,甚则肢体疼痛、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脾将胃腐熟的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若脾失健运致使水液代谢异常,津液不能输布于全身,故而造成一系列干燥症状。

图片 10

结合中医病因病机,我科在“圆运动”理论基础上,改良了脐灸疗法,将艾灸、中药、腧穴三者作用相结合,以艾灸之热助中药之性,又因脐为脾胃升降之枢,脐部施灸可使脾气得升、津液得行,从而达到养阴生津,健脾和胃,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涩精补虚之效。

理论依据

图片 11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例改良脐灸治疗肺胃亏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成功案例。

案例简介:龚女士,78岁,口干眼干4年余,加重4天入住我科,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入院症见:患者口干眼干,声音嘶哑,四肢关节疼痛,以双膝、双肘关节为主,皮肤干燥有红疹伴瘙痒,易饥,不欲饮食,夜寐欠安,小便短赤,大便可。舌红,舌体胖大,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燥痹(肺胃亏虚证)

治护法则:滋养肺胃,养阴润燥

脐灸疗法

结合病史资料,我科为患者使用改良脐灸疗法。首先予以由石斛、玄参、丹皮、麦冬、连翘等组成的脐灸药粉方以养阴清热、生津润燥。经4次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情况较前好转,但仍有声嘶、双膝关节疼痛、纳少、大便稍溏等症,遂改用由茯苓、白术、霍香、香附、厚朴等组成的脐灸药粉方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经以上治疗,诸症进一步减轻,食纳转佳,大便成形。

图片 12

▲图为石斛

图片 13

▲图为丹皮

经8次脐灸治疗后患者吞咽不适感减轻,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图片 14

图片 15

▲图为患者入院时舌象(上)、治疗后舌象(下)

操作流程:

将面碗中间小孔做成上窄下宽的圆柱型,以形成密闭高压空间,促使药物在高温高压下,向穴位四周透散。

图片 22

开穴手法:太极揉腹、八卦推拿、振腹三者相结合。

图片 23

将玄参、丹皮、麦冬等中药处方捣成粉末状混匀而成脐灸粉,取3g放入脐中。

图片 24

放置面碗,点燃艾柱后放入碗内,艾柱底部须将脐孔完全覆盖。

图片 25

配合红外线TDP灯照射,连续施灸3-5壮。

图片 20

脐灸结束后,使用无菌敷贴进行封脐,4小时后揭下。

图片 26

脐灸疗法历史悠久,《医宗金鉴》中记载了“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的阐述。现在的脐灸疗法在保持传统中医精髓基础上,又融合现代理念进行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更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