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及注意事项

  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50-60%的人群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10-15%呈慢性感染状态,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绝大部分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与慢乙肝密切相关。近10年来,由于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广泛运用,治愈慢性乙肝露出了曙光。但目前常用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由于不能有效地清除细胞内的ccDNA,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我国自“六五”以来,对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展,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及应注意的事项简述如下:

  一、传统的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其实质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感受邪气的性质,按照中医理论,确定病位、病性和发展趋势等,并作出相应的治疗。其重视个体化,与现代基因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中医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成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5型,并根据不同的兼夹证,给予不同的处方治疗。辨证论治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各型慢乙肝的治疗,如辨证、用药准确,在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炎慢性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免疫辨证治疗:该方法根据慢性乙肝免疫功能紊乱或缺损的发病机理,通过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确定患者的免疫状态,将中医辨证与细胞免疫功能结合起来,处方用药。目前,免疫辨证方法主要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和部分重型肝炎的治疗。初步资料表明,较传统的辨证论治,免疫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三、单方及不同治法治疗: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产生的原因为人体正气不固,湿热疫毒内侵,留恋不去,导致肝、脾、肾受损,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局面。其中,湿热及病程中产生的致病因素——瘀血,是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根据湿热、瘀血的多少和脏腑虚实的程度不同病理变化,运用不同的治法(一种治法为主,多种治法合用),选用不同的处方进行治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中成药即是此种情况。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法,多用于转氨酶升高或/和有病毒活动者具有口干苦、舌苔黄腻者;疏肝理脾解毒化瘀法:多用于乏力、食欲下降、口不干苦、大便溏、舌苔不厚腻者,具有抗肝纤维化、防止肝炎慢性化的作用;补肾解毒法:多用于具有腰酸腿软、精神不振等具有肾虚表现者,也常用于母婴传播者,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活血化瘀法:多用于舌质紫暗等有血瘀表现者,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防止肝炎慢性化的作用。

  四、中药提取物和有效成分:及通过化学方法,从中药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或根据该成分化学合成的药物。该类药物一般具有较明确的适应证,如降酶、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双环醇(百赛乐)——降低转氨酶;氧化苦参碱——抗病毒等。

  目前,我国肝病医疗市场较为混乱,部分不法之徒乘着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利用部分患者缺乏医学常识,有病乱投医的心态,打着秘方、新药的幌子,欺骗患者,并损害了中医和医学的形象。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有必要谈几点建议,以警示广大的肝炎患者: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防止肝炎慢性化,调节免疫、护肝降酶等方面,疗效较好。但合理运用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慢性乙型肝炎在近几十年才能确诊,所谓的祖传秘方,纯属欺人之举,过分夸大疗效,也是不实际的;另外,中药质量的高低,也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中药由于技术等原因,同一品种,质量相差较大,再好的处方,如果配上劣质药物,同样的不到好的疗效。所以,建议慢乙肝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切莫相信广告及其他宣传,同时也莫因小利,购买低价而质量不高的药物。

  二、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自限性疾病(虽然部分病人的病程可能会相当长),采用合理的治疗,如改善免疫功能,合理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可能会缩短其自愈的时间。建议患者多了解一些该病的知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重视药物(包含中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所有药物,均需经过肝脏代谢,虽然中药的肝脏毒副作用较轻,但长期及不合理的运用,也会产生或加重肝脏损伤。我们研究表明,轻度肝损伤时,运用破血化瘀中药,对肝脏无损伤,但当肝脏损伤较重时,如肝硬化,运用同样的中药,会明显加重肝损伤,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强调合理,药物宜少而精,避免长时间、大量运用药物。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 孙克伟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