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由中药饮片蜜炙黄芪18克、蜜炙甘草6克、人参6克、升麻6克、当归身6克、橘皮6克、柴胡6克、白术9克等8种药物组成。此方由我国历史上宋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而李东垣在当时的中医学流派中,属补土学派,所谓补土即补脾胃,因为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脾胃属土,位居中焦,是人体的重要脏象,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关,按照现代人的解释,脾胃涉及消化、吸收、神经、代谢与免疫等功能系统,故李氏著有《脾胃论》,认为脾胃气虚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而创立了很多健脾益气的方药,补中益气汤即其代表方药。

  该方所治之证甚多,但总的是离不开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的病机。因为脾胃位居中焦,是人体气体升降的枢纽。如脾胃气虚、清阳之气不能上达,故可见常痛不已的头痛;又因脾主输布津液,如脾气虚弱,则不能上承,故见口渴喜热饮;脾虚气陷,虚阳外越,故见发热,并因劳累而发或加重;又因脾主肌肉,脾气虚,清阳下陷,不能温煦腠理,固护肌表,而见恶寒、汗出;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运化乏力,故见食少便溏,食不甘味;脾胃虚弱,水谷精气生化不足,即不能上充于肺,也不能濡养肢体,故见少气懒言、动则气促、体倦乏力;同时,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出现脱肛、子宫脱垂、日久泻痢等证。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以人参、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考虑补气易导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使之补而不滞,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用升麻、柴胡协助人参、黄芪以升举阳气,使下陷之气得以提升;考虑到脾为生化之源,脾气虚可导致血弱,故配当归补血养血。以上8种药物合用,可共同起到益气补中、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作用,成为名垂千古的名方。

  现代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作用,改善胃肠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改善能量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及免疫功能;能抗胃溃疡、抗胃粘膜损伤,影响消化液分泌,并有强心和升压、兴奋子宫,抗肿瘤、抗突变等多方面作用,能广泛用于慢性胃炎、肝炎、贫血、胃下垂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同时,当代还有文献报道,该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既可用于治疗遗尿及脾虚泄泻,又可用于小便癃闭不通及气虚便秘。既可对过度兴奋的肠管平滑肌呈现抑制作用,使其蠕动减慢、张力下降,又可使处于抑制状态的肠管张力增加。并能加快消除激烈运动后的疲劳,治疗疲劳性肌肉酸痛。如治疗胃下垂,即可用本方予以加减:如胃下垂见大便溏泄者,可加山药、薏苡仁、扁豆、莲子肉,严重者可加补骨脂、肉豆蔻、诃子肉,健脾温肾固涩泻;胃下垂见腹胀者,可加枳实、佛手、香椽、厚朴行气消胀除满;若气虚下陷不固、小便淋漓不断者,可加肉桂、桑螵蛸、金樱子温肾固涩止小便;如伴见头晕、心悸、失眠者,可加茯苓、桂枝、大枣等健脾宁心安神。

  目前,按照补中益气汤方药组成,已制成上市销售的制剂有:补中益气丸(包括大,小蜜丸,水丸,浓缩丸)、补中益气片、补中益气膏、补中益气合剂、补中益气颗粒、补中益气口服液等多种剂型的制剂,十分方便广大医药消费者的使用。但应该指出:本方为升提中气之剂,有甘温升散之性,如系实证、热证或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或阳虚于下者应忌用;假虚真实的患者不宜用;表虚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痈疽疮疡初起及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用;阴虚发热或阴虚火旺所致的吐血、衄血,实热泻痢等证均不要使用。在服药期间,如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以及血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如出现皮疹、面红者亦应立即停药;在服药二周后未见症改善者,应暂停服药;如需长期服药,需由医师指导。方药中含人参(有时以党参代),按中药的“十八反”规定,不宜与中药藜芦同时服用。过敏体质的人应慎用。服用此类制剂,以空腹时或进餐前服用为佳。

  (刘绍贵 主任药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