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干眼 还眼睛一潭明月

2015-03-06 08:26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表和眼表疾病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外伤、炎症等各种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角膜、结膜上皮表发生改变,以及角膜新生血管化、眼干燥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进而造成患者视功能障碍,因此眼表结构的正常是清晰视觉获得的前提条件。

  眼表,顾名思义就是眼球的表面。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话,那么眼表就是眼的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它由角膜上皮、结膜上皮以及粘附在其表面的一层泪膜组成,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谓角膜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黑眼珠”,它和巩膜(即通常所说的“白眼珠”)一起构成眼球的外壳,而所谓结膜即是巩膜表面的一层黏膜。眼表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睁眼状态下的清晰视觉。眼表的三个部分关系密切,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将导致眼表的不稳定,所引起的疾病即是眼表疾病。

  眼表疾病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各种眼表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均可影响角膜的透明度,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即角膜盲。角膜盲排在致盲和致低视力的第二位,仅次于白内障。因此眼表疾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的眼泪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人的眼泪来自于泪腺。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的,它是分泌泪液的器官。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有12mm×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泪液是一种弱碱性的透明液体,其中98.2%是水,其余为少量无机盐和蛋白质,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眼泪产生后,通过泪道排泄。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小点在上、下眼睑缘内侧各有一个,眼泪由泪小点进入像下水道一样的泪小管,通过长约10mm的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专门是用来收集和存储泪液的,防止泪液外流。泪囊的大小约为12mm×6mm,泪囊的下方有一根长12~24mm、直径3~6mm的管子直通鼻腔,这就是鼻泪管。泪囊中的眼泪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所以当我们点滴眼剂时,要用手指按住泪囊部,就是为了防止滴眼剂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

  人在忧伤、悲痛、伤心的时候,会流眼泪;人在高兴的时候也会流眼泪。眼泪似乎成了情绪变化的象征,其实眼泪并不完全表示情绪的变化。当我们眼睛中落入灰尘等异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眼泪,把异物冲出来。

  眼泪中除大量的水外,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乳铁蛋白、β-溶素等,它们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因此眼泪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防卫。一般情况下,结膜囊并不是细菌生存的理想场所,因为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8℃,而眼睁开时,泪液蒸发,角膜表面的温度可低达30℃,因而不适合细菌的生长。但长时间的闭眼或包扎,结膜囊的温度就会上升,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结膜囊的防卫作用来自泪液中的抑菌物质。泪液中溶菌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解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类物质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在眼泪中共发现了五种免疫球蛋白,其中最多的是免疫球蛋白A,它能抑制病菌在黏膜表面的附着,在溶菌酶等的参与下,溶解细菌,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乳铁蛋白则通过阻止细菌对铁离子的利用,而抑制细菌的代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β-溶素为一种非溶菌酶抗菌物质,它主要对抗葡萄球菌,裂解细菌的细胞膜,协助溶菌酶作用。另外,眼泪还能湿润眼球表面,湿润结膜囊,改变角膜的光学性能。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