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选穴很重要

2012-10-11 15:26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效果。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它在介质选择以及穴位选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六神丸等都可以作为耳穴压豆的介质,但是因为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所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用。

  我院神经内科目前主要采取耳穴压豆的方法调节患者脏腑功能、镇静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患者体质,调解患者心态,帮助患者康复。在穴位的选择上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根据中医理论选穴,如失眠选心穴;根据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肝病取肝穴;根据现代医学原理选穴,如高血压取降压沟;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癫狂选神门。我科常用的穴位有神门、交感、皮质下、心、额、枕、脑点、内耳、外耳、肝、肾。因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多梦的患者在我科较为常见,因此神门、皮质下、心三穴是我们平时选用最多的穴位,这是因为神门、皮质下为全耳安神效果最佳的穴位,而“心主神明”,睡眠障碍多与心气不足、心血失养有关,故心穴为安神要穴;伴有头痛者配以枕穴;伴有耳鸣者配以补肾聪耳的内耳、外耳、肾穴。住院病人大多情志不畅,而肝主疏泄,可以调节情志及气血运行,故肝穴我们也常取。

  除选穴外,耳穴压豆的操作也必须特别细致。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2组耳穴,先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贴压5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下一疗程。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按压强度当根据自我感受而定,不可太过用力。如果患者对胶布过敏,可用粘合纸代替。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耳穴压豆法。

  (神经内科 涂丽 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