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看完这篇再吃粽子!

2022-06-06 09:09 作者: 徐寅

“五月五过端午,粽子香囊身配伍,祛病强身邪不侮”。端午节前后,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蒸腾,为蚊虫等各种生物的繁殖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历五月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端午节,我们应该如何祛病强身、养生防病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徐寅进行了详细介绍。

草药避毒祛邪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另外又有芳香避秽之能。

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和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条及燃烧艾叶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疫病流行的作用。

另外端午还有佩香囊的习俗,里面放上各种香料药粉用以祛毒驱虫和辟邪。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魇寐”。香囊的功效取决于囊中包裹的香药粉,因此也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常用的香料药物有丁香、薄荷、桂皮、肉豆蔻、肉桂等。端午的特定时节造就了端午香囊的特殊性,一般含有朱砂、雄黄等,用来驱毒辟邪、预防毒虫侵扰。

饮食强身防病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本草纲目》说: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虚、止虚汗之功效。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另外,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很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荷叶可以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端午食粽子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


如何正确吃粽子

徐寅副主任提醒,粽子虽好吃,但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痛风患者、心血管病患者、脾湿重或脾胃虚者、胃肠道病患者、老人和儿童应适当减少食用。

另外,吃粽子也有这些注意事项:


吃粽子要热透

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吃粽子不要过量过快

粽子黏性大,不易消化,且含有较多的油脂、盐或糖,一次吃粽子别超过50克,即半个或一个粽子。

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或新鲜果蔬一起吃,既能解腻,营养也更全面。粽子比较黏腻,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发生被噎或其他意外情况,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


睡前别吃粽子

“胃不和则卧不安”,临睡前肠胃蠕动减慢,来不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里,易引起积滞,影响睡眠。同时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腹胀、腹痛、反酸等胃肠疾病。


一定要冰箱保存

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反复冰冻。


徐寅: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脾胃病科副主任,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副主任,连续两届获得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课题6项,其中国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10余项;获得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2篇;参编中医著作2本。

擅长:深研经典、博采众方,深入研究《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擅用经方辨治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胆囊炎、炎症性肠病等,擅长从脾胃调治亚健康。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