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很常见?中医治疗有妙方

2021-09-18 15:22 作者: 张稳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体任何部位如果缺少血液的供养,都会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可能危及生命。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高达29.1%。其中,缺铁性贫血是老龄人群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为什么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治疗与预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张稳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而产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高危人群

年龄大于65岁,且具有缺铁性贫血高危因素,如长期素食或持续存在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等的老龄人群。

早期预警

乏力,胸闷气促,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变薄易折,或出现扁平甲和反甲;无明显诱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便秘;有自发性吞咽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铁摄入不足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老年人每日铁的需要量为10毫克。

但是由于味觉、咀嚼、吞咽及消化等机能衰退,老年人食物摄入量及种类明显减少,且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然而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利用率较差,几乎不含有维生素B12,这就导致了老年人铁元素摄入不足,出现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

一些疾病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引起的胃酸减少,会阻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引起的肠蠕动加快,导致食糜在肠道内滞留时间缩短,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引用过浓茶水、咖啡,也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由于茶叶中的鞣酸与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都会与铁形成难溶的物质,从而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

血液中的铁主要储存于血红蛋白中。如遇急性创伤出血、外科手术出血、痔疮、溃疡或结肠炎出血裂孔疝破裂、多次过量献血、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导致出血等情况时,均会导致血红蛋白流失,铁丢失过多。

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思想,缺铁性贫血可以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比如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证、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证、用异功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脾肾双亏证。

同时选择与功能主治相符的中成药,如生血宝合剂、益气维血胶囊、益中生血胶囊、复方阿胶浆和健脾生血颗粒等。

食物治疗

研究表明,食疗是改善人群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可以多用铁锅做饭;适量增加豆类、菌类、海产品在食谱中的比例;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绿叶蔬菜,为机体提供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C和叶酸,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合成。

另外,中医中有“以形补形”、“肝主藏血”的说法,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适当多食用鸭血、猪血等动物血,以及动物肝脏等。

同时,患者也要适当忌口,比如茶叶、柿子、山楂、石榴等含鞣酸较多的食物等,在补铁阶段应当减少摄入。若本身患有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为了降低出血风险,饮食应该以软食、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质硬、边缘不规则的食物;还应避免久坐、戒烟戒酒、保持大便柔软通畅,从而减少痔疮出血的风险。

张稳副主任医师提醒,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不讳疾忌医,才是纠正贫血的最佳方法。

加强运动

孙思邈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都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运动,增加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END

张稳: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年病科副主任。医院首届“青苗人才”培养对象。兼任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理事分会理事、湖南省第二届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三届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重视临床实践和知识更新,对老年内科疾病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擅长:老年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病的诊疗,重视老年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处理,对疑难病例有较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基于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对老年综合内科有较强的诊治能力。在老年人药物治疗方面颇有自己的见解,注重用药原则、个体化和成本效益,对药物不良反应警惕性高。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