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增高、瘦脸?正骨有这么神奇吗?
2020-06-17 09:21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近日,某明星在综艺节目中参加“正骨”项目之后,驼背问题好转,身姿挺拔,引得不少观众也想试试正骨,还有人听说正骨可以把脸缩小变尖,到底什么是正骨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叶勇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正骨?
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等疾病,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
到了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总结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手法,并且指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就是说手法是正骨的首要治疗方法。
至此,正骨慢慢就被演变、泛化成通过纠正椎体的偏歪和小关节紊乱治疗“骨错缝、筋出槽”引起的筋骨病。
什么是骨错缝、筋出槽?
“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的中医病机描述。临床常见的颈腰椎、骨盆疾病就是由于外伤或劳损导致骨关节、软组织偏离原来的位置而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临床医生通过手法触诊技术、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三者结合来诊断骨头是否偏歪,再通过独特的正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与脊柱四肢关节,整复错位的骨关节和移位的软组织,以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协调患处内外平衡关系而缓解症状。
所以临床上如果医生判断存在“骨错缝”的病理变化就可以用特定手法正骨,此时如果手法使用得当,在正骨过程中“咔嗒”一声响,症状往往会即刻减缓,这也是医生与患者对此乐此不彼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临床筋骨疾病的原因除了“骨错缝”之外,还有“筋出槽”的问题,所以认为正骨后就可以一劳永逸、永不复发是不现实的。
就比如临床常见的上交叉综合征(含胸、驼背、头前伸姿势),主要和患者平时工作习惯和不良姿势有关,治疗除了手法松解相关软组织,正骨纠正骨错缝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功能锻炼来激活深部无力的肌群,同时还要纠正不良姿势与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脊柱内外平衡、长治久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正骨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脊柱内有重要的脊髓、神经、血管,特别是上颈段内含延髓,是呼吸心跳中枢,对脊柱正骨需要排除相关禁忌症,比如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正骨是医疗行为,单靠“手摸心会”、单凭感觉做事,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脊椎骨上面和椎管里面生肿瘤的概率大约是万分之一,这种情况要做核磁共振才可能发现。所以临床正骨需要正规医院有资质的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后再操作。
叶勇副主任医师提醒:临床很多筋骨病通过松筋加锻炼就可以解决,不要一味地追求正骨,神话正骨的作用。市民如果需要正骨,建议去正规的医疗单位和专业的医生,再根据具体病情来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怎么预防脊柱病?
远离脊柱病需要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和卧姿,选择合适的床和枕头,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损和外伤,均衡营养和心情愉悦,作息规律和适度运动,有症状早治疗等。
叶 勇 : 中共党员, 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整脊中心负责人,首届“湖湘针推能手”。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多位海派整脊推拿大师,结合现代美式整脊和意大利米兰整骨技术,思维跨界,技法整合。手法细腻柔和、轻巧精准,针刀靶点精确、快速微痛。临床推崇“精诊简治”,结合多年脊柱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创新性提出“筋骨调衡”手法系列。临床以“筋骨调衡”手法结合传统推拿、针灸、针刀等特色针刺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狭窄、滑脱症、骨盆旋移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症等脊柱疑难病和各种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性眩晕、头痛、脊柱源性冠心病、胃痛、痛经等)。
门诊时间:周二、四全天,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