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颗粒
2018-04-16 15:10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关节肿痛,继而导致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强直和功能丧失,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根据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若未及时诊治,70%患2年后可致残,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因此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在疾病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中医学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痹证”历节” “鹤膝风”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证治等均有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现代医家焦树德将RA称为“尪痹”,认为三气杂合侵入。一要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的形气相“合”才能为痹;二要与四季各脏所主之不同的时气相合而为不同的痹;再则“合字还有内舍于五脏之合的意思。尪痹比一般的风、寒、湿痹更为复杂深重,是寒湿之邪已深侵入肾,并影响到肝,而致骨损筋挛;且病程较长,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嘲。综合观之。尪痹的病因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入侵为外因,日久失治或误治,发展成痰浊瘀血阻滞,呈现出虚实夹杂、痰瘀互结的临床特征。
通痹颗粒是我院大内科主任范伏元教授的经验方,以黄芪、当归为君,黄芪益补脾肺之气、生血生肌;当归生阴化阳,养血活血,既甘温和血,辛温散寒,又苦温助心散寒,二药为君,共取补益气血之功。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为臣,乳没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全蝎、僵蚕、川芎、白芍、桂枝、黄柏为佐,全蝎通络止痛,僵蚕散相火逆结之痰。二者散结化痰,专用于风湿顽痹痰瘀阻滞之证;川芎、白芍与当归共用取四物汤之意以补血和血;桂枝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使痰瘀易散;黄柏反佐以清郁热,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补气养血、温经散寒、祛痰逐瘀,故新血生、痰瘀去,诸症自除。(风湿病科 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