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 “三步综合治疗法”

2016-01-15 15:05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有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一般与生育哺乳无关,多为单侧发病,是较少见的特殊慢性非细菌性炎症样类型的病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胡金辉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感染性乳房化脓性疾病,肉芽肿性乳腺炎一般认为是异常泌乳导致小叶组织发生免疫变态反应而诱发的疾病。

  本病发病机理复杂,目前无统一治疗方法。西医院多采用手术方法,如:脓肿切开引流、乳腺区段切除、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个别医院尝试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等。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术后患者乳房外形损害大,且容易反复发作,更有甚者乳房全切后仍然发病。

  笔者综合所有治法,总结中医 “三步法”综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

  第一步:健康宣教:医生给患者介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疾病注意事项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易形成瘘管,迁延不愈,病程长者可以数年甚至数十年。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转归、预后,并能积极配合系统治疗,通过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恐惧及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第二步:辨证施治: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观,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体质辩证、对所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方案。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若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复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而成块,郁久化热,则可致热胜肉腐成脓。陆德铭教授认为内治法常从肝经蕴热证及余毒未清证论治。据此笔者临床以自拟乳康柴芩汤疏肝清热,消肿散结治疗肝经蕴热时诸证;以《外科证治全生集》的阳和汤和《医学心悟》消瘰丸加减,达到温阳散寒、化瘀散结目的;以乳康芪苓汤托里散结,清化余毒治疗后期瘘管、窦道及疮口持久不收之症。

  第三步:结合外治: 箍围透药法:用如意金黄散(白芷、苍术、陈皮、大黄、甘草、厚朴、黄柏、姜黄、生天南星、天花粉)加矾冰液(我院自制药)调至糊状敷在红肿部位上,外敷范围大于病变范围,敷贴的厚度宜约0.5cm,加用TDP灯照射30分钟/次,超声透药30分钟/次;针刺推挤加垫棉法:利用巴德穿刺针留下的针道,配合手法推挤,排出浆液及脓液,再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衬垫患部敷料上,并加压包扎。切开引流法:采用纱条引流,即用纱布条加或不加橡皮生肌膏(制象皮、血余、龟甲、地黄、当归、石膏、炉甘石、蜂蜡)制成油纱布条,用血管钳插入脓腔或窦道的底部。手术切除法:手术切除肿块或病变区段。建议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症的外治治疗法。外治治疗时,我们充分利用巴德针穿刺活检针道,多次手法推挤出患病部位的积液、积脓和坏死组织,可有效避免手术切开引流又达到引流目的,再结合我科多种中医特色治疗(中药箍围、超声透药、TDP灯照射、垫棉加压包扎),能明显增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更大程度的保持患者乳房外形。(指导老师:刘丽芳 学徒:胡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