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纵横谈】龙眼肉

2011-08-03 10:08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龙眼肉,因其果实呈球形,似龙眼状,药用其肉,故有其名。亦名龙眼、桂圆肉,尚有龙目、益智、比目、荔枝奴等别名,首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强魂魄,聪明”。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是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名贵特产,其果肉富含营养,自古以来即受人们喜爱,并视为珍贵补品。

    传说最早的龙眼树是从大石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树根被大石夹住,只好往深土层里钻,树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气”,故结出来的果实特别好吃。

    其商品规格分桂圆、桂圆肉两种。药用多为桂圆肉。

【性状鉴别】

    桂圆  核果球状,直径1.52.5厘米,果壳较薄脆,外表棕黄色,近光滑。内表面深棕褐色,种子球状.直径0.91.4厘米,不开裂,果肉(即假种皮)鲜时乳白色,饱含水分,味甜如蜜,干后变成暗绿色,质柔韧,易与种子剥离,种皮薄脆,与种仁间留有空隙。气香特异,味甜。品质以身干、颗粒大、果肉厚者为佳。

桂圆肉  剥取的果肉(即假皮)干后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黏结成片块。淡棕色或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品质以身干,片大、肥厚、淡黄色、味甜者为佳。

【主要作用】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益智,润肺止咳,润肤美容。主要用于补益阴血。见有阴血或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神疲肢倦、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及气虚水肿、脾虚泄泻等症。其所含营养成分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等。现代临床多用于贫血、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亦用于男性不育、冠心病、内耳眩晕等病症,并用于维护皮肤和毛发、延缓机体衰老。

    鲜龙眼肉是阴虚津少、心中烦热、口燥咽干、咳嗽痰少等患者的保健康复果品;干龙眼肉水煎、泡酒能补心安神,益气养血,是久病体衰、老年或产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等患者的理想滋补品。

【服食方法举例】

    1、养心安神,活血通脉。如龙眼丹参汤:见《实用中医学》。用龙眼肉30、炙远志肉10、丹参15。加水煎煮,去渣,加入适量红糖即可。代茶饮,每日2次。用于心功能不全、心脾两虚兼瘀血者。

    2、补心养血,安神益智。如龙眼肉粥:见《老老恒言》。用龙眼肉1015、红枣35枚、粳米30、红糖适量。将龙眼肉、红枣、粳米一同置锅内,加水煮成粥,加红糖即成。空腹食用。可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昏失眠、惊悸怔忡、心慌气短、健忘、神经衰弱、自汗盗汗、妇女产后浮肿等症。

    3、养血安神,益肾固精。如龙眼枣仁饮:见《食物与冶病》。用龙眼肉10、炒枣仁10、芡实10。将三药一同加水煮汤,去渣。不拘时饮用。可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遗精。

    4、养心安神,补血益气。如龙眼姜枣汤:见《泉州本草》。用龙眼肉1520、生姜35片、大红枣1012枚。将以上三药一同人锅内,加水500毫升,浸泡10分钟后,煎煮成药液250毫升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服100150毫升,连服57日。可用于神经衰弱、心慌、失眠、健忘及贫血、脾虚泄泻、妇女产后血虚浮肿等症。

 

(刘绍贵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