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纵横谈之天麻

2011-06-29 08:20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麻为名贵中药之一。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至宋《开宝本草》始有“天麻”之名,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及东北各省,现大多改为人工培植,以陕西家种天麻产量最大。

    天麻的商品规格分春天麻、冬天麻。“春天麻”为春天采挖,皮多皱缩,体质轻松,质量较差;“冬天麻”为冬天采挖,体质饱满,质量较优。两者按个头大小及肥瘦又分为14等,一等干货每千克26支以内,二等每千克46支以内.三等每千克90支以内。

【性状鉴别】

鉴别正品天麻的要点专家总结为四点:一是部分顶端有红黄色的芽或残茎(野生冬麻多具此特征),形状似“鹦哥嘴”或称“红小辫”;下端有圆盘状疤痕,习称“肚脐眼”。二是全体有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三是有溏鸡屎样的特异臭气。四是蒸煮后嚼之脆响而不溶烂。

    但随着天麻的广泛栽培,在形态上有较显著变异,一是形状多变为长条形(野生的为椭圆形);二是因为适时采收.冬天麻的“鹦哥嘴”特征不明显;三是不复存在抽茎后的春天麻。

【主要作用】

    本品具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为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瘫痪、风湿痹证疼痛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多用于高热引起的神昏、抽搐、小儿慢惊风、脑卒中、破伤风、癫痫,以及肝阳上亢或风痰上扰所引起的眩晕头痛、脑卒中后瘫痪、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尤为治疗肝肾亏虚型高血压所致眩晕、头痛的要药。现代有报道用于神经衰弱及血管性头痛、神经痛、梅尼埃综合征、动脉硬化,以及流行性脑膜炎和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脑神经刺激症状。

服食方法举例

    1、平肝熄风,定惊止痛。如天麻鱼头:见《大众药膳》。用天麻片25、川芎片10、茯苓片10、鲜鲤鱼l(约重1500)、调味品适量。先将川芎、茯苓用米泔水泡,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内浸泡46小时,捞出至饭上蒸,填入鱼头和鱼腹内,上笼蒸30分钟。另用水豆粉及调料配制勾芡,浇在蒸过的鱼上即可。佐餐食用。可用于虚火头痛、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者。低血压头昏者不宜用。

    2、益气养阴,通脉健脑。如天麻什锦饭:见《祝您健康》。用天麻片3、鸡肉(或猪肉)30、香菇2朵、小芋头1个、青豌豆30及胡萝卜、竹笋、酒、酱油各适量。加水适量煮饭。早晚服用。可用于神经衰弱、眩晕、头痛、四肢筋骨与肌肉疼痛。

3、天麻炖猪脑:见《家庭食疗手册》。用天麻片9、猪脑1(洗净),放搪瓷盆内,隔水炖熟,每日或隔日1次服食。功能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养。可用于肝肾亏虚型高血压、动脉硬化、梅尼埃综合征、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等症。

 

 

(刘绍贵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