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病

2011-05-27 08:39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的概念

疾病的概念是: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稳态破坏和代谢、机能、结构的损伤,是机体通过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生命过程。疾病是一个多层次上的概念,主要包括:1疾病的解剖学概念——疾病的本质是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如肾炎、冠心病等;2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概念——疾病是恒定稳态的破坏,当致病因素消除后没有后遗症,如一过性心理失常、水肿等;3疾病的生化遗传学概念——由于先天性(遗传性)代谢差错所致疾病即所谓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1型糖尿病等。

在一般人群意义上讲,疾病主要是指解剖学意义上的疾病和病理生理学意义上的疾病。

怎样知道自己有病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见于外”,就是说疾病一定有其特定的外在表现,因为疾病是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的变化。如感冒一定有受风寒的过程,经过3天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临床表现。此时大家都知道自己有病了,要到医院看医生,或者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

癌症、肾脏病等发病初期,病人并无临床症状,但是有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若出现临床症状则已经晚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这些疾病的早期我们也可以进行诊断

发现早期疾病的方法:1、定期的健康体检;2、高危人群的筛查。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父母若有这样疾病,其子女患相同疾病的概率很高,一般来讲在30岁以后应该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45岁以后应该每年到医院检查1次,这样的话发生中风、心肌梗塞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

医院的选择

医生看病要非常注重患者的主诉,所谓主诉是指“患者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伴随症状及其持续时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就必须去医院看病,如持续不能消退的水肿、腰痛、黄疸、胸痛、腹痛等。

看病的原则是:一般感冒等疾病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对于一般性的水肿、腰痛、黄疸、胸痛、腹痛等情况,首先到社区医院治疗,若症状不能缓解,则必须转诊上级医院。

现在医学检查越来越细,专科治疗是医学的常规,有了疾病应尽可能的到相应的专科治疗。

如果你同时患有几种疾病,那又怎样选择治疗专科?这又回到“主诉”,看病时你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你本次住院选择的专科。如同时有冠心病、肾脏病、糖尿病的患者,目前血糖平稳、心衰控制,而检查肾功能升高,此时就应该选择到肾脏内科治疗。当然作为肾脏内科的医生,在治疗肾衰的同时会兼顾治疗心脏病/糖尿病。因为现在正规医院的医生都进行了严格的大内科大外科培训。

怎样用药

基本的原则是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服用药物。这样既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保证你自己的安全。

药物的安全性是医生治疗疾病的最高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物质都可以作为药物,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只有一千多种,为什么?因为能够满足安全的药物少之又少。

一般情况下选用口服制剂。口服制剂要经过2次代谢:1、胃肠道的代谢(药物的毒性降低并可以选择性的吸收);2、肝脏代谢(解毒)。经过2次代谢后药物的毒性降低,安全性高。口服药物的好处显而易见:1、身体安全;2、治愈疾病;3、费用低廉。

在紧急情况下或重病时常常选用肌肉或者静脉途径给药。

网络与看病

我们的观点是不要把网络上“知识”作为看病的依据。网络鱼目混珠难辨真伪,在临床上常常见到患者误信而导致错误用药甚至病情恶化,甚为可惜。

西医看病的基本要求是“视、触、叩、听”、中医看病的基本要求是“望、问、闻、切(把脉)”,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的网络与医学看病的规范是背道而驰的。同理一般性的科普读物也是不可全信的。

 

 

            (肾内科  何泽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