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防治
2011-09-05 15:59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血压急骤升高而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全球性疾病。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曾凡猛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血肿造成周围脑组织受压、缺血、脑梗塞、坏死、同时伴以严重脑水肿,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稍多于女性,在寒冷或气温骤变季节发病较多,其他常见原因为动脉硬化、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者起病突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发病后血压明显增高到200/120mmHg左右。重者发生头痛、呕吐后很快进入昏迷、尿失禁症状;有的直接进入昏迷症状。轻者可始终意识清楚,常伴偏瘫,失语;部分患者有头痛、呕吐,少数脑出血患者还会发生癫痫。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预防
控制情绪、避免劳累、防寒保暖 情绪激动和紧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骤升,从而导致脑出血发生。寒冷也会使血管收缩,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增加危险性,所以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还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忌酒、戒烟 饮酒(指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使血压升高,损害止血功能,降低循环中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水平,加速纤溶,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机制。吸烟对人体危害亦较大,因为烟草中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具有亲和力,易引起氧缺乏、进而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若吸烟量增加,可使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因而戒除烟酒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预防作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尤其是那些无自主症状而血压又很高的患者更加危险,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治疗方法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血肿较大时,如外囊或内囊区血肿体积达到20毫升以上或出血破入脑室要及时行采用手术治疗,有助于解除脑受压,促进恢复。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微创穿刺血肿碎吸引流术具有快速、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和年老病人可以耐受等特点,尤其适应于出血量不大,脑深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脑出血要迅速、及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血肿腔并清除血肿,效果才会越明显。
总之,高血压早期的防治很关键,这对于预防脑出血的发病至关重要,日常生活戒除烟酒、减轻肥胖、消除紧张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科学合理的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情、加强有氧运动以及脑出血后积极、迅速的手术治疗对于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 脑病二科 余文运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