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什么意思

2011-05-09 10:14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56年冬天,毛泽东主席视察青岛期间患重感冒,发热咳嗽,心烦失眠。西医治疗罔效,于是用一架军用飞机从济南接来了山东名老中医刘惠民。刘老处以青龙汤化裁,毛泽东热退咳止,安然入睡。次年,刘老作为保健医师随毛泽东出访莫斯科。毛主席问刘老:你们中医说的“上火”是什么意思哦?刘老依据中医理论解释了一番,可毛主席却没听懂,于是他对刘老说,你们中医说话要让人听得懂啊。刘老想了一下说,主席倡导西医学习中医,西医学了中医以后,中医的概念由西医讲出来,就容易听懂了。

    那么,什么是“上火”呢?在中医学理论里,风寒暑湿燥火合为六淫,均为致病因素。《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五处提到火邪致病的表现和特点: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禁鼓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等。由于火为阳邪,火邪致病多为阳证。又因火性上炎,故病变部位偏于人体的上部,且有发病迅猛,传变快速等特点。表现为头面皮肤焮红灼热,皮薄光亮,疼痛剧烈,容易化脓腐烂,或有皮下瘀斑,常伴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因此,中医将头面疮疖、口舌疱疹、头疽、丹毒等表现都归属于“上火”的范围。

笔者从小儿科临床所见,属于上火的征候有以下情形:1、感染  :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和表皮葡萄球感染,常发生在小儿抵抗力下降之时;2、食物中的热卡和水分比例不当:正常情况下,人体代谢100卡的食物需要100毫升水份,如果摄入的食物热卡过多而水份偏少,也会出现唇干口燥,大便秘结等上火的表现;3、过敏:如有的人吃了芒果、荔枝、菠萝等水果,尽管进食的量不多,也会有口角疱疹、皮肤发痒等“上火”的表现,这种情况如不能用感染和热卡与水份比例失调来解释的话,则应考虑对该种食物过敏;4、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口角炎和舌炎等;5、其他 :秋冬季节,有的小朋友喜欢以齿咬唇,以致上下唇形成一个圆形的圈,民间也称“上火”。这种上火究竟与维生素缺乏有关还是有感染因素参与,需要分辨。综上所述,上火如属于热卡和水分比例不当,只要多喝水就行,并不需要药物治疗;有的感染可单用中药或西药,有的则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细分辨“上火”的成因,对于合理治疗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1957年至今已逾53年,伟人和名医均已作古。而《内经》上所描述的“上火”的种种表现,我们还来不及一一阐明。这是因为:第一,医师的认识能力客观上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一个医师穷其一生的精力,也难以对复杂的疾病现象作出十分充分的认识;高明的医师应该对医学始终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有可能发现新的疾病并对原有的疾病现象有新的了解;第二,某些疾病现象相对某个疾病的本质而言,只不过露出了冰山一角,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很大,同一疾病的症状在不同人身上会表现各异,这就是临床症状的“万花筒现象”。从造福人类出发,中医学和西医学都要善于借助对方的优势,才能用更好的临床疗效提供给患者。

(欧正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