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谨防“空调病”
2010-07-13 16:17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空调病”的产生原因
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
引起“空调病”的原因主要有:
1、室内外温差过大:人若进出频繁,忽冷忽热,易造成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刚进空调房,汗毛孔骤张骤闭,排汗功能失调,出汗减少,废物不易排出。出汗是夏天人体降温排废、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温度骤降会导致头晕、头疼,常坐在空调房里的人会觉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容易忘事,这是因“空调病”引起的大脑神经失衡反应。
2、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空调房间密封性强,内外空气交换减少,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空气分子,可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体机能,被人们称之为空气“维生素”)减少,若缺乏负离子可使人感到空气“不新鲜”,觉得胸闷、心慌、头晕、无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据测普通居室内负离子数为50个/cm2,而空调房内可减少至10个/cm2);室内空气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容易滋生繁衍。如呆在空调房时间过长,一是容易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易感染病菌而生病。二是缺少新鲜空气刺激,打喷嚏(是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把隐藏在鼻腔里的病菌、分泌物排出)的次数减少,细菌向下蔓延,易患咽炎、慢性气管炎等。三是有些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鼻流清涕等。
3、过滤网未经常清洗:在设计空调时,有强制规定必须要有一定的新风量满足室内的空气质量,故空调过滤网和管道要经常清洗,否则易造成军团菌等大量细菌的滋生,“空调一打开,千万细菌扑面来”。
4、易得“空调病”的人群:一般来说,易患“空调病”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
二、“空调病”的预防
1、使用空调必须注意通风:每天应定时打开窗户,关闭空调,增气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且最好每两周清扫空调机一次。
2、走出空调环境:若长期在空调室内者,应该到户外活动,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3、空调室温不宜过低:以
4、注意空调风向:从空调机输出的冷风比室内空气密度大,因此,风向朝上,冷风自然下降,既保证了空气循环,又不致冷风直接吹在身上。
5、严禁在室内抽烟。
6、注意卫生与保暖:因常出入空调环境、冷热突变,皮肤附着的细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内阻塞,引起感染化脓,故应常洗澡。注意衣着,应达到空调环境中的保暖要求。
7、少食生冷:空调使用一般在夏季,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道理,夏日要注意自己阳气的充实,少吃或不吃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三、“空调病”的中医药家庭防治
1、香薷茶:炒白扁豆、厚朴、生姜各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本方治证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
2、银翘散茶:连翘、金银花、芦根各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3、桑菊饮茶:桑叶、连翘、芦根各
4、人参败毒饮茶: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各
5、藿香正气散茶:大腹皮、白芷、紫苏、生姜、茯苓、大枣各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6、其他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十滴水、清凉油等。
如果“空调病”比较严重、或以上不对症者,还是到医院去看医生哟。
药剂科 张志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