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宽教授医案赏析(连载六)
2010-11-18 16:51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引经据典
对某些常见疾病,症状不多或不典型者,可直接引述历代著名医家的理论,或个人胸有成竹,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治疗经验,以冀言之有理,用之有据,且不赘述,简单明了。
病案1:宋某,男,66岁。
陈士铎谓:“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之由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况患者兼见风眩、胸痹之疾,此乃拟从肝、肾、心并治之由。药用天麻
病案2:徐某,女,49岁.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故风眩之疾,若见头晕痛,目眩,膝腿疼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Bp160/100mmHg者,宜作肝肾亏损,肝阳化风上亢所致。药用天麻
11.预后转归
在文案中真实记载对疾病预后的评价,交代病情转归。
病案1:陈某,女,50岁。
手足关节肿痛,关节表面若大小不一之砂石样突兀,与天气变化相关。舌淡黯,苔薄黄腻,脉濡弦。此多系痛风结石,中医亦称“痛风”。恙由肾虚水湿不化,变生湿浊之毒,由肾络逆渗入血,流注骨节,瘀阻蓄聚化为砂石而成,故补肾、清利、化瘀通络是为其治。唯病情迁延,瘀着已成,恐短期难获显效。药用干地黄
病案2:刘某,男,14岁。
肝豆状核变性,头部摆动,四肢乏力,双手抖动,语言欠情,口角流涎,纳食一般,大便通畅,舌体颤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斯疾可列为中医颤证、肝风范畴,良由肝肾亏虚,乙癸精血虚少,引起肝风内动,痰瘀互结,脑中肌核失养变性,神机失灵,元神失慧所致,故其治,一则补益肝肾,一则平肝熄风,一则豁痰化瘀,沉顽之疾,岂短期能获捷效!药用熟地
12.注重调摄
特别强调饮食有节、情志舒畅、劳逸有度,以体现“三分在治疗,七分在调养”。
病案1:黄某,男,30岁。
人身之要,贵在气血和调,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患者舌淡黯,苔薄黄腻,脉弦濡,痰湿郁热之症迭呈。此郁证之疾,拟越鞠丸合温胆法治之。唯须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尤须怡情悦怀,始补药力之不逮。药用柴胡
病案2:肖某,女,54岁。
胃脘胀痛多年,嗳气,泛酸,灼热感,口干苦,腹胀,肠鸣,大便数日一更,或干或软,有时夹粘液,夜寐不谧,头晕胀,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黄脉弦细。胃痛,大肠胀之属,肝胃郁热,肝脾失调,阳明传导失司,酿生之由,多缘肺金治节不行,故治宜疏肝理脾和胃,左金制木,慎口服,悦情怀,起居有节至为重要,所谓“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药用百合
(刘小雨 李国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