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专医术,静俭养德

2010-11-18 16:56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记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孟清教授

王孟清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湖南省中医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重点专科及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学术与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卫生系统及计划生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

王孟清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在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疗效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我。在临床实践中,教授善于四诊合参,对于儿科这一俗称为“哑科”的科室,更强调医者的四诊能力。教授秉着“临床医师要做一把手”的信念即临床医师要有两大本事:一是善于搜集资料;二是善于整理和分析资料。“病是问出来的”,病史询问要系统、全面、详实,书写时又不太繁琐,要生动、形象地描绘疾病发生的过程,通过症状分析和症状组合的病理生理机制,领会其间的内部联系,在全面、细致、系统体格检查的同时,重点观察与主诉有关的部位和脏器。教授爱书、惜书、藏书、更爱读书,从经典古籍《幼科发挥》、《小儿要证直诀》、《幼幼新书》、《儿科心鉴》等到教材蓝本《中医儿科学》、《中西结合儿科学》、《儿科学》、《实用儿科学》等著作,教授反复研读以吸收其精髓,然后用于临床实践,往往收到良效。在教授的带领下,全科人齐头并进、刻苦钻研,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使我院儿科在肺系疾病、脾胃病、肾系病及心、肝疾病的诊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小儿肺系疾病研究方面,王教授发现五虎汤在防治小儿哮喘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现已完成二项与之相关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研究。在小儿肺炎证治规律研究方面,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协作单位,与其合作开展的“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已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正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教授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温肺化痰饮、定喘合剂等自制药。在小儿脾胃病研究方面,教授的健脾助运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在科研与临床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此外,刺四缝治疗厌食、疳积已成为我院儿科的一项特色疗法;自制药“观音合剂”治疗厌食疗效良好;在小儿肾系病研究方面,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小儿难治性肾病及减少肾病复发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心肝病研究方面,我院儿科辨证论治配合耳穴治疗多动症、抽动症等均获得较好疗效,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此外,教授在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孜孜不倦  学无止境

从教30年,王孟清教授以教为乐,边教边学。生活中的他很少言语,讲台上却是激情洋溢。他常说道:“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职责在于点燃火种,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些话无不体现着他对中医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继承着欧正武教授的讲课理念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这五言五有的要求,使得教授的课堂教学不仅丰富生动,有根有据,而且表述有序,妙趣横生,深得广大学生的好评。教授严格要求每位硕博士,常常以身作则,让弟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沾染他的人格魅力。他对这些弟子不仅教而不倦,时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把弟子们聚集起来,讨论病历及解惑答疑。同时对弟子们的生活起居也是十分的关心,经常对弟子嘘寒问暖,让每位弟子倍感温心。

节假日对教授来说是一种奢侈,教授总会在临床与教学之余整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他主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社会发展基金课题3项,湖南省中医管理局课题2项,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相关课题6项,包括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1项。主持承担的课题《清热宣肺化痰法防治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的研究》20083月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健脾助运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及促模型大鼠受损肠粘膜修复的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主编、参编15部中医、中西医结合专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求功名、谦虚为人的王孟清教授正带领着中医附一儿科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