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2023-03-01 17:06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

代码:10541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中医


代码:1057
授权级别
■  博  士


■  硕  士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校中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于196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三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针推、中西结合8个中医类专业学位。

学位点致力平台搭建,教学软硬件设施齐全,本年度入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在中医学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带教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提升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培养中医学人才。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名医传世学习平台”“在线视频培训考核平台”,总面积5800平米,有总值达2521万元仪器设备,建立了模拟中医诊疗的实践教学环境。

平台建设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级别
个数
1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
国家级
1
2
国中局重点学科


12
3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
4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5
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6
国中局三级科研实验室


5
7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2
8
国中局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6
9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0
10
国中局重点专科


21
11
国家中医药传承基地


5
12
国家级中医技能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
13
国家级教学团队


1
14
国家级精品课程


1
15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1
16
省重点学科
省部级
5
17
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18
省重点实验室


7
19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20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1

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专业博士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专业硕士采用学位课程学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中期考核合格,发表本专业研究相关论文并符合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要求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申请中医学专业学位,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后批准授予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若确认有学位错授或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而授予学位的情况,经过复议,撤销其学位。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不断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位点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质保体系。严控招生选拔,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培养质量优秀。本年度中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率达到95.85%。

1.改革招生制度。优化推免、转段和统招的结构比率,将指标向优势、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倾斜,进而吸引优质生源,其遍布全国,质量提升。本年度报考博士236名、硕士1568名,招收博士66名、硕士569名,录取比例分别为27.96%、36.28%。

2.完善奖助体系制度。建立健全奖学金评优体系和“三助一辅”体系,本年度52人获国家奖学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100%。

3.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实现督导常态化,实施“严格过程考核-学业监督预警-过程分流淘汰”管理。加大对开题、中期考核及论文质量的管控力度,实行原始资料审核制,严把质量关,对学术造假实行零容忍。本年度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达100%;获评省级优博论文1篇,优硕论文12篇;执医通过率达87.68%,授予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546人。

(二)思政教育创新方法,提升工作格局

1.思政队伍聚亮点,党团构建创平台。按1:200配备辅导员,设立研究生党总支和党支部,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导师示范引领作用,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交叉地带、空白地带、易忽视地带等各类问题,营造全校思政教育的浓厚氛围。分别授予27名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6名导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建设先进个人”,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获批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重点教学科研机构、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和试点院系,获省“岐黄之路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2.课程思政育成果,社会实践显当担。学校坚持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以德为先,注重培育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编写出版《潇湘战歌》,实施书记第一课、校长第一课,分享抗疫经验等强化职责、协同推进、典型引路、转化优势举措,确保高品质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提升。本年度开展“湖南中医三名三进工程-百名博士研究生进社区义诊活动”及研究生暑假“三下乡”活动,活动范围遍布省内岳阳、益阳、娄底、张家界等多个地市几十个社区,免费赠送药品300余万元,我校研究生“三下乡”服务团队荣获省“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称号。开展义诊2000余人次,屈岚曾赴苏丹进行维和医疗,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博士团”获省优秀服务团队2次。疫情当前,1000余名研究生主动积极投身临床工作与疫情防控一线,支援病房门诊、核酸检测等工作,获评“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3.思政课程新开启,学习理论强信心。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4.网络思政有创新,政治觉悟稳提高。加强校院级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建设工作,通过“岐黄话廉”、“附一研言”、“义言九鼎”等公众号,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党纪条规文件等。研究生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本年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5名,发展党员54名,现有研究生党员1016人,占比达28.92%、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34名等。获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1项、先进个人4项、校级(院级)优秀共产党员152名、优秀共青团员28名、优秀团干6名。

(三)课程教学重视经典,突出中医特色

进一步修订及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大优势特色课程、线上精品课程,实验技能与临床教学贯穿课堂,结合思政建设,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医教协同成效显著。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评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累计立项省级优质课程16项、高水平研究生教材11项。

1.开设《黄帝内经与临床》《伤寒论与临床》《金匮要略与临床》《温病学与临床四大经典课程》,以四大经典为引领,构建《经典与临床》课程,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突出“湖湘中医特色”。

2.定期开展“名医大讲坛”,举办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经验的继续教育学习班,由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药专家讲授《临床思维》核心课程,以强化临床思辨能力,结合实践技能培养,逐步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与自信。

3.通过开设《临床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课程,注重科研设计,突出临床研究。

(四)学术训练多途径,强化临床思辨

学位点设计分阶段多途径培养、不同学科多形式培养两种学术训练模式。在授课方式上,着重临床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组织开展包括“学经典、悟临床”“华山论方”、方剂知识竞赛、跟师心得竞赛、病历书写竞赛、对外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临床科室的教学也是各展个性,如耳鼻喉科的“疑难病讨论”、脾胃病科的“晨读经典”、骨伤科的“经方解析”、针灸推拿康复科的“优势病种总结”、儿科的“病例PK”、神经外科的“文献汇报会”等,极大提升了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

(五)师资水平彰显质量,增加高层人才

学位点建设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导93人,硕导338人。依托10余家培养单位,以学科、科室组建团队,发挥知名专家“传帮带”作用,充实“双师”队伍,强化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监督,压实主体责任。提高导师遴选标准,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健全进入与退出机制。构建上岗培训与全员轮训、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累计培训3337余人次。

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级别
人数(名)
1
“百人计划”
国家级
2
2
国医大师


4
3
岐黄学者


1
4
青年岐黄学者


4
5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6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
7
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人物


1
8
全国优秀教师


1
9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10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11
国家级学会会长及主任委员


8
1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4
13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5
14
国家级名中医


3
15
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培养对象


23
16
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4
17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2
18
全国优秀中医青年


1
19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
省部级
6
20
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5
21
工程领军人才


6
22
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23
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2
24
省级教学名师


2
25
湖南省实践教学优秀教师


1

 (六)  科学研究再上台阶,成果百花齐放

深耕中医特色,聚集前沿,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列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中医药治疗新成果。2022年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8项,获科研经费5309万元;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71篇,其中SCI收录278篇,CSCD收录382篇;获专利授权218项;成果专利转化30项,转化金额共计6281余万元。

(七)社会服务积极参与,提高创业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聚焦中医药“大健康”,将全民健康理念与其有机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传承发扬中医药事业,力争向全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近2年参加双创活动近百项,涉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养保健、互联网+、健康扶贫”等各个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业能力。85.83%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满意度达10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亟待完善

我校研究生培养虽取得了些许成绩与经验,但如何落实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按其实施细则,需在33个月中组织完成系统性临床训练将是目前我校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另临床专科技能考核监控体系成效亦有待进一步确定。

(二)研究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培养机制深入改革受到体制掣肘而难以推进,甚至被迫中断。如奖学金动态管理制度,因外部多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妥协性调整,奖助体系在资助强度和受益面上亦难以满足研究生基本待遇需求,也无法真正使其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业上。

(三)研究生思政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虽强调了顶层设计,创新了网络思政格局,实现全课程思政教育,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们要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手抓、抓两手”,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使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同向同形,形成协同效应,这样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健全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健全学校、医院和科室内部的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检查评估。高度重视培养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及相关教研室(专科)建设。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加大投入,重视平台建设

将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作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平台建设,为后期临床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三)结合规培,优化培养方案

进一步结合规培优化培养方案,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阶段能获得较好的临床能力,做到多动手,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