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报告

2022-04-21 18:05 作者: 系统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校中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于196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三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针推、中西结合8个中医类专业学位。

学位点致力平台搭建,教学软硬件设施齐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名医传世学习平台”、在线视频培训考核平台,总面积5800平米,有总值达2521万元仪器设备,建立了模拟中医诊疗的实践教学环境。

平台建设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级别

个数

1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


1

2

国中局重点学科





12

3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

4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5

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6

国中局三级科研实验室





5

7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2

8

国中局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6

9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0

10

国中局重点专科





21

11

国家中医药传承基地





5

12

国家级中医技能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

13

国家级教学团队





1

14

国家级精品课程





1

15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1

16

省重点学科

省部级

5

17

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18

省重点实验室





4

19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20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1




























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专业博士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专业硕士采用学位课程学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重落实

本学位点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质保体系。严控招生选拔,加强过程监督,2年中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率达到93.35%,确保培养质量优秀。

1.改革招生制度。优化推免、转段和统招的结构比率,将指标向优势、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倾斜,进而吸引优质生源,其遍布全国,质量提升。近2年报考博士391名、硕士2482名,招收博士105名、硕士913名,录取比例分别为26.85%、36.78%,并与宁夏医科大学联合培养28名中医专硕。

2.完善奖助体系制度。建立健全奖学金评优体系和“三助一辅”体系,近2年109人获国家奖学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100%。

3.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实现督导常态化,实施“严格过程考核-学业监督预警-过程分流淘汰”管理。加大对开题、中期考核及论文质量的管控力度,实行原始资料审核制,严把质量关,对学术造假实行零容忍。近2年抽检46篇硕博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100%;获评省级优博论文4篇,优硕论文30篇;执医通过率达98.89%,授予博士学位112人,硕士学位1418人。

(二)思政教育有成效

1.思政队伍聚亮点,党团构建创平台

分别授予27名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6名导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建设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优秀导师示范引领作用重视研究生党员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61名,发展党员186名,研究生党员占比达38.52%。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获批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重点教学科研机构、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和试点院系,获省“岐黄之路特色成长辅导室”立项。

2.课程思政育成果,社会实践显当担

把中医文化作为重要育人资源,构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仁医人”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成功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编写出版《潇湘战歌》,开展书记第一课、校长第一课,累计参加省级“三下乡”400余人次,开展义诊5000余人次,思政教育成果丰硕。获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1项、先进个人4项,获国家优秀志愿者1人、省优秀共青团员2人、优秀毕业生107人,屈岚曾赴苏丹进行维和医疗,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博士团”获省优秀服务团队2次。疫情当前,500余名毕业生援鄂,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三)课程教学提质量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大优势特色课程、线上精品课程,实验技能与临床教学贯穿课堂,结合思政建设,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医教协同成效显著。

1.以四大经典为引领,构建《经典与临床》课程,打造团队,强调传承,注重实践。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评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累计立项省级优质课程16项、高水平研究生教材11项。

2.定期开展“名医大讲坛”,由名老中医药专家讲授《临床思维》核心课程,以强化临床思辨能力,结合实践技能培养,逐步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与自信。

3.通过开设《临床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课程,注重科研设计,突出临床研究。

(四)师资建设有举措

依托10余家培养单位,以学科、科室组建团队,发挥知名专家“传帮带”作用,充实“双师”队伍,强化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监督,压实主体责任。提高导师遴选标准,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健全进入与退出机制。构建上岗培训与全员轮训、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本学位点现有博导84人,硕导335人。近5年清退不符条件导师5人,2年新增博导11人,硕导76人。

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级别

人数(名)

1

“百人计划”


国家级

2

2

国医大师


4

3

岐黄学者


1

4

青年岐黄学者


2

5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6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

7

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人物


1

8

全国优秀教师


1

9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10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11

国家级学会会长及主任委员



12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4

13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级

5

14

国家级名中医


2

15

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培养对象


23

16

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4

17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2

18

全国优秀中医青年


1

19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

省部级

6

20

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5

21

工程领军人才


6

22

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23

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2

24

省级教学名师


2

25

湖南省实践教学优秀教师


1

(五)科学研究有提升

深耕中医特色,聚集前沿,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列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中医药治疗新成果。近2年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获科研项目国家级57项、省部级230项,获科研经费达72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SCI收录325篇,CSCD收录643篇;获专利授权447项;成果专利转化40项,转化金额共计2500余万元。

(六)社会服务应需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聚焦中医药“大健康”,将全民健康理念与其有机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传承发扬中医药事业,力争向全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近2年参加双创活动近百项,涉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养保健、互联网+、健康扶贫”等各个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业能力。71.81%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满意度达88.54%。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亟待完善

我校研究生培养虽取得了些许成绩与经验,但如何落实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按其实施细则,需在33个月中组织完成系统性临床训练将是目前我校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另临床专科技能考核监控体系成效亦有待进一步确定。

(二)研究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培养机制深入改革受到体制掣肘而难以推进,甚至被迫中断。如奖学金动态管理制度,因外部多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妥协性调整。奖助体系在资助强度和受益面上亦难以满足研究生基本待遇需求,也无法真正使其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业上。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健全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健全学校、医院和科室内部的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检查评估。高度重视培养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及相关教研室(专科)建设。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加大投入,重视平台建设

将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作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平台建设,为后期临床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三)结合规培,优化培养方案

进一步结合规培优化培养方案,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阶段能获得较好的临床能力,做到多动手,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