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周青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

2025-10-20 16:18 来源部门: 男性病外科杂病一科 作者: 周青

近日,我院男性病外科杂病一科周青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中科院1区,IF:10.2)发表题为“3-acetyl-11-keto-β-boswellic acid and chitosan-Ag nanoparticles for synergistic tumor-resident bacteria mediated prostate cancer therapy”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我院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项目的资助。周青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邹博医师为第一作者,我院为该文章的第一通讯单位。

项目以周青教授团队西黄丸“活血解毒”治疗前列腺癌为理论依据,通过筛选西黄丸抗肿瘤活性成分,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西黄丸活性成分 3-乙酰基-11-酮-β-乳香酸的靶向纳米策略,该策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并降低药物主要脏器毒性。同时,为解决体内药物靶向的难题,周青教授团队设计了能特异性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受体的纳米复合材料,赋予药物高度的靶向和渗透能力。这一成果不仅揭示清除肿瘤内细菌并抗肿瘤的协同靶点来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同样对于中医药理论及方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依据。

据了解,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大常见癌症,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中位列第五。证据表明,肿瘤内细菌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在前列腺癌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调控这些细菌种群丰度能显著影响肿瘤进展并调节前列腺癌治疗效果。然而,由于靶向性差和潜在的细菌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往往效果欠佳。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前期周青教授采用西黄丸“活血解毒”功效治疗前列腺癌的中医理论依据,结合前列腺癌肿瘤内细菌研究前沿领域,充分分析“活血解毒”科学内涵,筛选西黄丸发挥抗肿瘤及抗菌功效的关键核心化合物3-乙酰基-11-酮-β-乳香酸,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与静电吸附法构建了一种适配体靶向递送系统SZTI01@APA NPs,用于输送3-乙酰基-11-酮-β-乳香酸与壳聚糖-银。本研究通过2bRad-M测序技术对临床前列腺癌样本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肿瘤内微生物群进行分析,揭示二者在微生物群丰富度上的差异,进一步阐明SZTI01@APA NPs对前列腺癌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为在前列腺癌肿瘤内微生物群背景下联合化疗与抗菌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