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外伤需警惕帽状腱膜下血肿
2011-02-17 15:22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0年末,14岁的小刘遭受了近3周的痛苦,经历了数次手术后,医生将头上的紧紧包裹的绷带解开,终于使他从“大头娃娃”恢复了原本清秀的面容。
小刘是个活泼健康的男生,由于男孩子的天生好动,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头部碰到门框,左边的头皮鼓了一个“小包”,像个鸡蛋,当时并没注意,用手揉了揉,结果两天后这个小包逐渐变大,长成了一个“柚子”,并且波动感很强,压痛明显。到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头皮下血肿。医生们建议用针穿刺把血肿抽出来,小刘的妈妈同意了。第一次抽吸出100多毫升淤血,可头皮上的大包虽然当时抽吸完后变小了,可第二天又变大了。穿刺了两次,不仅左边头皮上的大包越来越大,连右边的头皮都开始肿了起来,小刘感觉头部越来越痛,越来越胀,痛苦不堪。当地医院又改用头皮下放置一根引流管持续引流瘀血,可是由于瘀血块堵住了引流管口,小刘的头皮肿胀越来越厉害,妈妈急忙将小刘送至我院神经外科求治。
神经外科的医生们热情的接待了小刘,并为小刘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小刘的头皮下血肿已发展成棘手的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估计在小刘的头皮下已经慢慢渗出800余毫升的血液,所以小刘的头皮肿胀非常严重,远远望去,就像个“大头娃娃”。而且由于失血过多,小刘已经出现精神差、食欲差、面部苍白等贫血表现。神经外科医生们根据小刘的情况马上制定治疗方案:第一步,先将小刘的头皮用绷带加压包扎,使头皮下慢性渗血停止;第二步,对小刘进行输血,抗感染,营养支持,为手术提供条件;第三步,在全身麻醉下,将头皮切开做了小切口,将瘀血用吸引器吸出来,然后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并将头皮再次加压包扎。经过3天的调养,小刘又要进手术室了,小刘的妈妈哭着对医生们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手术紧张的进行着,只见医生们将小刘的头皮切开了一个
据神经外科喻坚柏主任介绍:头皮分为五层:表皮层、皮下组织层、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下组织层、骨膜层。其中表皮层、皮下组织层、帽状腱膜层一般紧密连在一起,不容易分离,而帽状腱膜下组织层由于多是疏松结缔组织,很容易分离。所以一般情况下头皮外伤后,前三层内的出血很容易被紧密的组织间隙局限不容易扩大;而帽状腱膜下组织层的出血非常容易扩大,严重时波及整个头皮。小刘若能在早期出现较小血肿时,就给予头皮血肿区加压包扎,阻止出血进一步扩大。或在早期穿刺抽吸血肿时,能给予全头皮的加压包扎,就不会出现小刘的经历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头皮小血肿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张占伟)
附:家属感谢信
尊敬的省中医药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同志:
您们好,我们全家谨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孩子因脑袋被撞,患有严重的头皮血肿症,于
正所谓:
德高艺精救死扶伤如华佗再世
中西贯通医美价廉惟“省中医附一”
湘乡市姜洪任全家谨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