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面“轰隆隆” 神经介入显神功
2008-05-14 23:47
----我院神经介入中心成功救治一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 42岁的郭某是个时尚一族,喜欢和风赛跑的感觉,平时无事便驾驶他的摩托机车飙车,却常常不带头盔。不久前悲剧发生了,一次小车祸使他头部受到撞击,当时做了头部CT没发现问题,郭某本人没什么感觉,也就没当一回事。可是几天后郭某左眼球肿胀的很厉害,眼眶周围出现皮下淤血,并且觉得脑子里总有“轰隆隆”的像打雷的声音,日夜不停的吵闹,根本无法休息,在当地医院看病后认为是颅底骨骨折引起的“熊猫眼”,虽经治疗但症状越来越严重,左眼球开始向外突出,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时不时还有鲜血从眼部射出,郭某着急了,赶紧上省城医院救治,慕名来到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体检医生发现郭某左眼眼球出血,眼睑外翻,视力明显下降,可以听到与脉搏搏动同步的颅内杂音(如图1)。以喻坚柏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初步考虑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需尽快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入院当天神经外科的医生们便给郭某做了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和医生们的术前怀疑一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明确(如图2)。为了尽快解决患者的痛苦,专家组经过详尽仔细的讨论,决定为郭某实施目前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神经介入治疗。入院后第二天郭某被推进了介入手术室,在X线透视下,喻教授将一根细如头发丝的微导管经股动脉案例送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瘘口处,放置弹簧圈,然后电解脱离弹簧圈,当弹簧圈在瘘口处扭转形成栓塞时,便阻止了颈内动脉的动脉血向海绵窦内流(如图3),手术当时郭某便感到脑子里的声音在逐渐变小,当最后瘘口被完全堵住时,困扰了郭某十几天的“轰隆隆”的“雷声”消失了,他觉得世界顿时安静了下来。术后15分钟,郭某的左眼外突开始减轻(如图3),1天后眼周淤血也慢慢消失了(如图4),第三天郭某就痊愈出院了。 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中心)喻坚柏教授介绍:颈内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该动脉在从颈部进入颅内的途中,在颅底部需穿过一簇静脉丛,这个静脉丛由于大体上像海绵一样有许多孔隙,所以被称为“海绵窦”。而这个静脉丛又与眼球、眼眶、额面部等多处静脉血管相沟通,所以当颅脑损伤时,颅底骨瞬间挤压变形使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互相交通,形成动、静脉瘘,而高压力的动脉血直接通过瘘口向低压力的静脉丛中灌流,不仅会导致眼球、眼眶、额面部等地方的静脉血管扩张充血,形成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充血,眼结膜翻出眼睑外、视力减退等特有的临床表现,同时由于一侧颈内动脉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静脉,使颈内动脉远端流量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严重时可引起同侧大脑后动脉及对侧颈内动脉向病变部位盗血。图中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自愈机会不多,仅占5%~10%,偶尔可通过压迫患侧颈动脉试验(Mata's Test)减少瘘口血流促其愈合而获成功。绝大多数都须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恢复海绵窦的正常生理状态,解除所属静脉系统的压力,促使突出的眼球得以回复,挽救视力,消除杂音,防止脑缺血。而此次手术采用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的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因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巧,故在一般的医院难以完成此项手术。 |
图1治疗前
图2治疗前照影显示眼静脉异常增粗
图3治疗后各引流静脉基本消失,海绵窦瘘完全栓塞
图4治疗后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