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受益!中医防治肿瘤,三大守护法则!
2025-04-15 15:46 来源部门: 肿瘤医学中心 作者: 王理槐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 刘华
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已然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一大“劲敌”。
在此严峻形势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医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的三大作用 ,助力患者探寻更有效的抗癌路径。
健康科普
西医治疗肿瘤,常用手术、放化疗、靶向等“杀伤性”手段,可缩小瘤体、延长生存期,作用机制明确。但西医在消灭肿瘤细胞时,会对人体正常组织和生理功能造成较大损伤。
中医治疗以 “整体观”“治未病” 为特色,可综合调理机体功能、预防复发转移,助力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临床实践与研究表明,在肿瘤全程治疗中,科学合理地将中西医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是助力患者实现生存质量提升与病情良好控制的关键。
中西医协同治疗
术后机体恢复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会伤及气血,身体机能受损,如肺癌术后,易气短咳嗽,纳差乏力。此时中医及时介入,运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类方剂,促进身体快速恢复。
减轻毒副反应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毒副反应。中医有多种方法可减轻这些反应:
防呕吐
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防骨髓抑制
采用补肾养血的中药方剂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神阙等穴位。
防神经毒性
使用温经通络的中药方外敷或熏洗。
缓解热毒损伤
放疗时,射线易引发热毒损伤症状。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养阴的方法进行应对,缓解放疗所导致的热毒症状。
缓解靶向副作用
靶向治疗虽然能够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但同时会引发一些副作用,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部分副作用:
高血压
采用平肝潜阳的中药方剂,调节人体血压,缓解靶向药引起的高血压症状;
皮疹
采用养阴润燥的中药方剂,配合外敷清热解毒药物,减轻皮疹症状,促进皮肤修复。
腹泻
采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中药方剂,改善肠道功能。
此外,我院基于中医“脾肾互赞”理论开发的院内制剂益气扶正合剂,能有效延缓靶向药耐药情况的出现,助力患者在更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病情状态。
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治疗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时,有时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如免疫性肺炎。
中医依据“未病先防”理念,采用温阳健脾、补肺益肾等扶正固本之法,辨证运用“少火生气”协同免疫治疗,预防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其严重程度。
改善不适症状
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常出现潮热、盗汗、心悸等类似更年期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采用补肾滋阴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缓解不适症状。
中医防变治疗
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仍潜伏在患者体内,伺机复发。此时西医多采取定期观察、监测的策略,而中医防变治疗则至关重要:
扶正补虚
通过补脾肾、调气血,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让肿瘤细胞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预防肿瘤复发。
抗癌祛毒
病证结合,合理运用少量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持续清除残余癌细胞。同时,配合使用化痰祛瘀药物,阻断肿瘤转移路径,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中医姑息治疗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已广泛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此时治疗主要目标不再是彻底消灭肿瘤,而是实现 “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姑息治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扶正固元
补气血、调阴阳,增强患者体力和抵抗力,维持身体基本功能;
抗癌解毒
根据肿瘤具体特点,选用化痰、祛瘀、清热等中药,控制肿瘤生长,延缓肿瘤进展;
缓解症状
针对晚期患者常见的疼痛、咳嗽、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运用中医方法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治疗需根据不同阶段灵活调配:早期西医主攻,中医辅助;康复期中医主防,西医监测;晚期中医主调,西医支持。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刘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湖南省中医肿瘤临床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信息委员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身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编专业书籍4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4项,一般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从事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肺、胃肠、肝、胰腺、泌尿系、妇科、头颈部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尤其对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高危结节型病变、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王理槐: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三科(胸部肿瘤科)副主任,湖南省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中心肺癌组组长,长沙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医院十佳青年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委,CACA肿瘤运动康复专委会委员,世中联肿瘤心身专委会委员,湖南省中医信息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肿瘤专委会常委。近5年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副主编著作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篇。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包括健康宣教、癌症风险因素评估咨询、筛检计划制定、结果解读等。尤其专注中医药在肺癌癌前病变中的干预,中医药在肺癌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中的“减毒增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