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巧“排雷”!腋下小孔,巧摘胸骨后甲状腺肿
2025-05-08 08:20 来源部门: 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 作者: 段姗姗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彭书旺
近日,23岁的罗女士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意外发现颈部有一较大甲状腺包块,大小约72*40*37毫米。
检查结果显示,结节位置深,大部分位于胸骨后,考虑胸骨后甲状腺肿。由于位置特殊,患者此前未察觉颈部异常。我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专家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后,建议患者尽快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手术创口
由于患者从事美容行业,对颈部美观要求高,拒绝传统颈部开刀手术。经医护团队全面评估,鉴于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充分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腋窝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手术切除物
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彭书旺主刀,主治医师段姗姗担任助手。历时2个多小时,成功在全腔镜下,完整切除左侧甲状腺,取出超7厘米肿物。成功实现颈部无痕、术中出血少且喉返神经保护良好的效果。术后仅5天,患者声音恢复正常,基本无疼痛感,顺利康复出院。
健康科普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胸骨后或纵隔内甲状腺肿块,病理上多为良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约5%-15%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多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为不完全型胸骨后甲状腺肿(部分坠入胸骨后间隙内);
▲Ⅱ型为完全性胸骨后甲状腺肿(完全坠入胸骨后间隙内);
▲Ⅲ型为胸内迷走甲状腺肿(又称原发性胸骨后甲状腺肿)。
Ⅰ、Ⅱ型又称继发性胸骨后甲状腺肿、坠入性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因甲状腺自身的重力和胸腔负压作用而逐渐坠入胸腔内的,多呈膨胀性生长,很少与纵隔发生粘连;而Ⅲ型为先天性,由患者胚胎时期在纵隔内遗存的甲状腺组织引起,其血供完全来源于胸内血管。
临床症状
由于胸骨后甲状腺肿大,部分结节位于胸骨后,临床上较多患者无不适症状,往往结节增大,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引发不适症状。
患病诱因
与患者不良的饮食、情绪、作息及遗传相关,其中碘摄入不足或过量是危险因素。居住在沿海富碘地区,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病史患者更容易诱发该疾病。
临床治疗
临床上,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因结节血运丰富、位置深、可能恶变,传统颈部开刀为首选,巨大结节必要时需开胸。
临床上针对不完全型胸骨后甲状腺肿,我院采取经腋窝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具备颈部无痕、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医生提醒,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高风险人群需定期到院检查。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经手术干预后,患者大多数都能获得良好预后。
彭书旺: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甲状腺专业学组 委员 ;湖南健康省健康管理学会 乳腺甲状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 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 甲状腺癌分会 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协会 甲状腺健康分会 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基础研究与外科治疗。发表SCI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10余篇。参编专著1本,主持省厅级课题二项。曾在全国甲状腺微创诊疗中心浙二医院进修学习甲状腺相关疾病诊治。目前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500余例,常规手术2000余例。擅长甲状腺疾病经胸、经口及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的微创美容治疗。
段姗姗: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的专科治疗,擅长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甲状腺外科手术及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诊治胃肠道疾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数项,发表相关核心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