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 | 这3种“职业病”正在偷走老师的健康,千万别忽视!

2025-09-09 08:33 来源部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骨伤一科 作者: 王贤文 聂颖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  王贤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聂颖


教师这一职业,面临着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由于教师长时间说话、站立与伏案,因此很容易患上声带咽喉疾病、颈肩腰椎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教师职业病”。

调查研究显示,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教师们准备了一份专属健康指南,呵护每一位教师身心健康。

声带咽喉疾病

教师讲课用嗓时间过长、分贝过高、强度过大,均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干燥、充血发炎、水肿或增生,引发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疾病,出现嘶哑、失声、疼痛等症状。

健康提醒

1.中医认为,喉咙能正常发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关系最为密切。声带咽喉出现问题,主要有“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两种证型。

▲金实不鸣:多因外邪侵袭、痰湿阻滞、血瘀痰凝,常用宣肺利咽、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的药物;

▲金破不鸣:则是肺脾气虚、肺肾阴虚,需滋阴润燥、补益气血。

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开方,可配合铁笛润喉丸、甘桔冰梅片等中成药,缓解咽干、声嘶症状。

此外,中药超声雾化吸入,能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体针(取合谷、廉泉、人迎等穴位)、耳穴压豆、喉部按摩等特色疗法,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声带恢复。

2.中医讲究“治未病”,科学预防更重要。如果教师嗓音异常、嘶哑,应及时休息一段时间,减少声带运动,可学习腹式呼吸,有助于保护声带。戒烟限酒,饮食清淡易消化,可食用梨、荸荠、白萝卜等药食同源的食物,避免辛辣、油炸食物,以免生湿生热、壅结声带,影响发声。

日常可用胖大海加罗汉果、陈皮加桔梗、菊花加甘草煮水代茶饮,理气化痰、润喉开音。可在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空腹做护嗓运动“叩齿咽津”。

叩齿咽津

1.叩齿。闭上嘴巴,上下牙齿轻轻相互叩击,先叩门牙(切牙)36下,再叩两侧大牙(臼齿)36下。力度别太大,发出“哒哒”的响声就行。

2.搅海。用舌头在口腔里贴着牙龈,先顺时针转36圈,再逆时针转36圈,使口腔分泌出唾液,唾液富含多种酶和免疫物质,能滋润咽喉、抗菌消炎。

3.咽津。等唾液攒得多了,分3次慢慢咽下,咽的时候可以微微低头,让唾液更顺畅地润过嗓子。

颈肩腰椎疾病

教师长时间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姿势长时间保持不变,颈部肌肉紧张,腰椎压力过大,易患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颈肩腰椎疾病。

健康提醒

1.保持正确坐姿,即腰椎弯向前、胸椎弯向后,使身体处于松弛而不紧张的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20厘米的矮凳,尽量坐有靠背的椅子,且在保持坐位姿势1小时后,要进行适当休息与活动。

2.尽量睡硬板床,床上可以垫厚度为5厘米左右的被褥,但不宜垫无弹性的软海绵。切不可躺在柔软、中间下陷、没有任何支撑力的床垫上。

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进行一些腰背肌力量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及游泳等。

小燕飞

俯卧,双臂放身体两侧,双腿伸直,额头贴床,全身放松。缓缓抬起头、颈、肩和双臂,同时双腿也轻轻上抬,腹部贴床,身体呈“飞燕”状。

保持3-5秒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重复10-30次,分3-4组。

五点支撑

仰卧,双腿屈膝,双脚踩床(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放身体两侧;用双脚、双肘、后脑勺这5个点支撑身体,慢慢抬起臀部和腰部,使身体呈“拱桥”状(腰部尽量抬离床面,不憋气)。

保持3-5秒,再缓慢放下臀部,恢复初始姿势,重复10-20次,分2-3组。

下肢静脉曲张

教师长时间站立讲课或久坐批改作业,导致下肢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不畅,静脉瓣膜承受压力过大,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健康提醒

1.避免久站久坐、长时间穿高跟鞋,每站立30分钟左右,起身走动5分钟。站立时可偶尔踮脚尖、活动脚踝,促进血液流动。

坐着时不翘二郎腿,可将双腿自然分开,偶尔抬起一条腿(脚尖朝内勾),保持10秒后换腿。

2.可选择穿戴医用弹力袜,白天站立或活动时穿戴,晚上睡前脱下,能减轻腿部酸胀和曲张程度。

睡前或休息时,将双腿抬高至高于心脏的水平(如垫个枕头),每次15-20分钟,帮助缓解静脉压力。


王贤文: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田道法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湖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喉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耳鼻喉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常委兼耳鸣眩晕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主持国自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主编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擅长:耳鸣耳聋眩晕、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咽喉及头颈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聂颖:骨伤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卫健委高层次人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第六批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主编著作4本,参编著作7本,发表sci及科技核心以上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重点及一般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7项。

擅长:主要从事脊柱脊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擅长颈腰椎疾病脊柱内镜微创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椎间盘疾病、脊柱骨折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