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长“痘”莫惊慌!95%女性都有的“小水泡”,看看中医怎么说……

2025-07-04 11:21 来源部门: 妇产医学中心 作者: 曾晶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   曾晶


很多女性在体检的时候,被查出“宫颈腺囊肿”,经常会感到担忧。

什么是宫颈腺囊肿?需不需要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曾晶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宫颈腺囊肿?

女性宫颈表面有许多腺体,它们负责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当腺体出口因慢性炎症或鳞状上皮堵塞,黏液无法通畅排出,积聚形成囊状“小水泡”,这就是宫颈腺囊肿。

宫颈腺囊肿就像是长在宫颈表面的“青春痘”,约95%的女性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有过生育经历的育龄女性。

绝大多数宫颈腺囊肿属于正常的生理性改变或由慢性炎症引起,其本身并非疾病。这些囊肿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仅几毫米),没有症状,不会恶变,既不影响生育也不危害健康,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

中医解读

中医认为,宫颈腺囊肿是整体脏腑气血失调在局部的体现。

腺体堵塞、黏液积聚,本质是湿浊内停。脾虚失运、肝失疏泄、肾阳不足,导致水湿不化,湿、痰滞留,蕴结于下焦。湿性黏滞,阻碍气血津液运行,形成局部“壅滞”,又进一步加重腺体阻塞。

这些情况要注意

绝大多数宫颈腺囊肿无需处理,但若伴随以下4种情况,应结合中医辨证积极调理:

白带异常增多、色黄质稠。

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酸痛。

同房后出血。

合并明确的宫颈炎症,如宫颈充血、水肿、触痛明显,白带化验提示病原体感染。

医生介绍,当出现不适情况时,可前往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中医如何调理?

对于有伴随症状的患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通过整体调理脏腑、祛除病邪、调和气血来改善内环境,缓解症状,防止复发。

健脾、温肾、化湿

适用于脾虚、肾虚、湿盛证患者,表现为白带多、色白质稀、乏力纳差、舌淡胖有齿痕。

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加减。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证患者,表现为下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抑郁、舌质暗或有瘀点。

常用方剂有逍遥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清热利湿

适用于湿热下注证患者,表现为白带多、色黄质稠、有异味、阴痒、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常用方剂有止带方、四妙丸加减。

生活方式调养

除此之外,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防治至关重要。

医生建议,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抑郁、焦虑、恼怒。清淡饮食,少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寒凉之品。可适当食用健脾利湿食物,如薏米、山药、赤小豆、冬瓜等。

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产褥期避免同房和盆浴。

医生提醒,对于无症状的宫颈腺囊肿,无需药物或手术消除,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服药。

无论有无囊肿,女性都应定期进行规范的宫颈癌筛查,守护宫颈健康。



曾晶: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骨干人才。尤昭玲教授亲传弟子,尤昭玲教授工作室主要成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二十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重点指导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等课题等七项,参与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不孕症,完成腹腔镜、宫腔镜等各类手术,在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宫腔粘连,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子宫肌瘤,产后恶露不绝,盆腔炎,不孕症等妇产科常见病症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