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年轻人,你的胃还好吗?中医教你这么养护

2025-05-16 09:03 来源部门: 脾胃病科 作者: 周曼

指导专家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莹



最近,“脆皮年轻人”引发热议,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睡眠差、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正悄悄侵蚀胃部健康。

对此,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分享了中医护脾养胃的方法。

中医病因分析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问题往往与肝郁有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郁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

在临床诊断中,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情绪低落等症状。

饮食不节

长期食用高油高糖、辛辣刺激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情志不畅

现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肝郁气滞,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

起居不时

熬夜、作息不规律会损伤人体的正气,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会耗伤人体的气血,导致脾胃虚弱。

脾胃养护指南

面对脾胃问题,除了药物治疗,日常调理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套适合在任何地点进行的五分钟健脾胃操,简单易行,能有效缓解脾胃不适。

动作一:脐周按摩

双手叠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动作二:拍打脾胃经

双手交替拍打大腿外侧(胃经)和内侧(脾经),每侧各拍打30次,疏通经络,调理脾胃。

动作三:深呼吸放松

坐直身体,闭上眼睛,深吸气,感受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感受腹部收缩,重复5次,缓解压力,减轻肝郁。

药膳创新搭配

中医秉持“药食同源”理念,将药材与食材巧妙结合,既契合养生需求,又贴近现代饮食习惯。以下为您推荐几款饮食药膳:

健脾养胃

四神汤

茯苓10克、山药15克或鲜山药5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猪肚或排骨200克(素食者可不加肉)。

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炖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健脾祛湿,适合腹胀、大便黏腻者。

山药小米南瓜粥

鲜山药50克、小米30克、南瓜50克、红枣3颗。所有食材加水煮至软烂即可。健脾益胃,可代替主食。


祛湿解腻

陈皮荷叶薏米茶

陈皮5克、荷叶3克、炒薏米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祛湿降脂,适合常吃麻辣烫、炸鸡等高脂饮食人群。

赤小豆茯苓鲫鱼汤

赤小豆20克、茯苓15克、鲫鱼1条、生姜3片。鲫鱼煎至微黄后与其他材料同煮40分钟。

熬夜调补

猴头菇莲子炖鸡汤

干猴头菇1朵(提前泡发)、莲子10克、枸杞5克、鸡肉200克。隔水炖1.5小时,每周1-2次。修复胃黏膜,改善熬夜后的胃痛、反酸。

桂圆红枣银耳羹

银耳半朵、桂圆6颗、红枣3颗、百合10克。银耳泡发后炖至出胶,加其他材料再煮20分钟。补气养血,缓解缺乏膳食纤维导致的便秘。

医生提醒,药膳需长期坚持(每周3-4次)并减少冷饮、咖啡摄入,同时胃酸过多者需慎用山楂、柠檬等酸性食材。日常调理和药膳虽有助于改善脾胃问题,但若出现频繁胃痛、反酸、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朱莹: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队长,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名誉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份基金科技评审专家,曾任脾胃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等职。

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内分泌失调、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等。对胃痛、胃胀、返酸、泄泻、便秘、食欲不振、消渴、口疮、失眠、郁症、眩晕、头痛、胸痛、心悸、久咳、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注重消化身心同治,特别善从脾胃论治亚健康、老年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湖南省科技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医生特别人物”“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称号。

符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十年。现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中西医诊治,如急慢性胃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