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作业更重要的事!新学期孩子的“身高管理计划”

2025-09-22 18:23 来源部门: 儿童医学中心 作者: 李娇艳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身高管理门诊主任医师  董晓斐


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孩子们重返校园,生活节奏从假期的自由散漫转向规律有序。这不仅是知识启航的新起点,更是孩子身体发育、身高增长的“黄金加速期”。

如何利用好开学季的天然优势,科学管理身高,为孩子打下坚实成长基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身高管理门诊主任医师董晓斐进行了详细介绍。

开学季

为何孩子易长高?

规律的校园生活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发育框架,这恰恰是身高管理最需要的土壤:

作息强制规律

开学后,孩子开始早睡早起,刚好契合夜间生长激素分泌的生理高峰期(晚22点-凌晨2点)。

营养供给稳定

学校食堂统一就餐或在家就餐,易实现定时定量,营养搭配更可控。

运动课程保障

孩子在学校上体育课、做课间操,能确保每日基本运动量。

规律接受日晒

上下学路途与户外活动,能保证日晒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

常见长高误区

孩子上学写作业磨磨蹭蹭,总是睡得晚,白天补补觉,这样对身高有影响吗?

有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严格的昼夜节律,夜间(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分泌高峰,需要在深度睡眠中才能高效分泌。

很多人说多给孩子喝骨头汤能补钙,这样真的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吗?

不可以。骨头汤实际钙含量很低,大部分营养是脂肪,长期大量喝可能导致孩子脂肪摄入超标;而钙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原料,通过饮食补钙,应首选牛奶、豆制品等钙含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

现在孩子矮,是不是“晚长”,以后肯定能长高?

不一定。孩子身高增长有规律,需定期监测生长情况,若年增长低于5厘米,可能存在生长迟缓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咨询儿科医生,排查疾病或其他影响因素,避免错过干预时机。

在影响身高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约占70%,而后天环境因素则占30%。值得注意的是,后天环境因素对身高的影响最大可导致10-20厘米的差距。要有效管理后天环境因素,需从中医调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中医调护

优化身体内在环境

中医认为,身高的增长与肾、脾、肝的功能密切相关,调理内在体质是促进身高增长的根本所在: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是提供生长根本动力的关键;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营养的吸收与转化;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确保气血运行通畅。

药食同源 · 健脾益肾

日常饮食中,可多给孩子吃山药、小米等健脾食物,黑芝麻、核桃、桑葚等补肾食材,以及菠菜、猪肝等补气血的食物。

同时,要少吃冷饮、油炸甜腻食物,避免损伤脾胃功能,影响营养吸收。

推拿按摩 · 通经活络

推拿按摩是中医调护的常用方式,操作简单且适合家庭护理,长期坚持能帮助孩子改善体质,助力生长。建议每天睡前花10-15分钟为孩子操作:

揉腹

顺时针轻揉肚脐周围,可健脾胃、促消化。

捏脊

从尾骨至大椎穴捏提脊柱两侧皮肤,可调和阴阳、强壮筋骨。

穴位按摩

按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指处),可健脾益气;按揉涌泉穴(足底前凹陷处),有助于补肾益精。

日常调理

贴合孩子生长规律

规律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晚的分泌量是白天的五倍。应保证小学生晚9点前,初中生晚10点前入睡,睡足9-10小时。

建议制定严格作息表,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产品,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科学饮食

优质蛋白质是构成骨骼、肌肉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需均衡膳食。重点保障优质蛋白(肉、蛋、奶、豆)、钙质(牛奶、绿叶菜、豆腐)及各类维生素。

建议每天一个鸡蛋、200-500毫升纯牛奶;50克肉类、5种以上蔬菜(绿色大叶子蔬菜)。每天蔬菜的摄入量为米饭的2倍,一周要吃12种以上的蔬菜,确保孩子体内营养元素充分。

积极运动

研究表明,不运动的孩子比积极参与运动的孩子成年后的平均身高矮4厘米。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适合长高的运动,以纵向与伸展类为主(跳绳、摸高、篮球、游泳、羽毛球);

平时认真上体育课,利用课间10分钟多跳跃,放学路上步行,周末进行家庭户外运动。

调节情绪

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提高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帮助长高;而压力过大、焦虑则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建议家长多倾听、少施压,鼓励孩子,多交友,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开学季是孩子生活步入规律的转折点,也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好时机。不用把身高管理当成额外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融入孩子的作息、饮食、运动和情绪中。这个新学期,愿孩子们学业进步、身心强健、茁壮成长!


董晓斐: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副主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身高管理门诊主任医师,医院首届青年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31年,擅长诊疗矮小、性早熟、咳嗽、哮喘、过敏、消化不良、体质调理、睡眠障碍、新生儿疾病。主持和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儿科学著作4部。

李娇艳: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现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1项,参加省级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数篇。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及教学1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并对小儿肺系疾病(如咳嗽、发热)、脾系疾病(如消化不良、厌食)及新生儿常见病(黄疸、败血症、湿疹)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