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这5种“苦”,盛夏可清心降火、养心安神……
2025-07-22 08:58 来源部门: 脾胃病科 作者: 符佳
指导专家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莹
三伏天就要来了,气温升高,天气炎热,降雨增多,在“暑邪”与“湿邪”的共同作用下,时常让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易怒。
中医认为,夏主火,火入心。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教授提醒,盛夏清热养心,需要“多吃苦”,苦味食物入心经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
苦 瓜
苦瓜是营养丰富的夏季瓜类蔬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粗纤维等,因其具有一种独特的苦味而得名。
苦瓜性味苦寒,入心、脾、胃经,能清暑除烦、解毒止痢。《本草纲目》中记载:“苦瓜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记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因此,夏季可以多吃苦瓜,可炒、炖、蒸、煮、拌,或酿以肉糜,或制成蜜饯,都可以起到生津解暑的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苦瓜性寒凉,脾胃虚弱者不宜过多食用,可能引起腹泻。
莲子心
夏日赏莲花、剥莲子、喝莲茶已经成为应季休闲活动之一,其中莲子心与甘甜的莲子肉不同,其味极苦,有较强的清心除烦、交通心肾、止血涩精之功效。
《温病条辨》中提到:“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取莲子心煮茶,可清心去热、生津除烦,治疗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心火亢盛之症。
此外,莲子心还可与竹叶或夏枯草同煎,加强清热泻火之功。但苦寒的莲子心,同样不宜用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之人。
苦丁茶
作为一种常见的保健饮品,苦丁茶有美容、减肥之效。其性寒,味甘、苦,归肝、肺、胃经,具有疏风清热、明日生津的功效,常用来治疗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等热病烦渴之症。
另外,苦丁茶中含有可以杀死并阻止细菌繁殖的茶多酚,能够防止口臭,且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抗氧化的作用。
但苦丁茶性寒,对于感染风寒、虚寒体质的人群,以及正处经期的女性,并不宜服用。
决明子
决明子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一方面能清肝火、益肾阴而明目,为治目赤肿痛及目暗不明之要药;一方面又能清热润肠通便,为治热结肠燥便秘之佳品。
《中华本草》载曰:决明子可“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雀目、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故日常可用决明子炒后泡茶或煮粥服用,以达到上述目的。
另外,决明子乃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的种子,用其做枕头,尚可散发独特的香味,有助于清肝安神助眠。
蒲公英
蒲公英的根,性味苦、寒、甘,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之功效,擅治各种肿毒。
因此,可捣碎外用以消疖肿或治蚊虫叮咬、乳腺炎等,还可与菊花、车前子、茵陈等同煮后服用,以治疗咽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肝胃郁热之胃痛及湿热黄疸等。
朱莹教授也介绍了一种适宜夏季饮用的甘甜饮品,具体做法如下:
五汁饮
取新鲜梨、荸荠、莲藕、麦冬、鲜芦根,放入破壁机加水打成汁液,过滤后或煎煮加热后代茶服用,有生津润燥的作用。
朱莹: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队长,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和中西医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名誉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份基金科技评审专家,曾任脾胃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等职。
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内分泌失调、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等。对胃痛、胃胀、返酸、泄泻、便秘、食欲不振、消渴、口疮、失眠、郁症、眩晕、头痛、胸痛、心悸、久咳、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注重消化身心同治,特别善从脾胃论治亚健康、老年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内科疾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湖南省科技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医生特别人物”“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称号。
符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十余年,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中西医诊治,如急慢性胃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