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走钢丝,毫米级精准!医生巧手切除腹腔直径6厘米肿瘤
2025-08-28 08:44 来源部门: 肝胆胰、疝外科 作者: 夏冰心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疝外科主任 朱朝庚
40岁的张先生(化名)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时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降部长了一个直径长达6厘米的肿瘤。医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肿瘤边缘紧邻十二指肠乳头,情况十分棘手,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将极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由于肿瘤紧邻消化道关键部位壶腹部,在常规情况下,仅能选择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切除多个器官并进行复杂的重建。然而,该手术创伤较大,切除器官众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手术方案
经过多学科会诊并反复讨论,由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朱朝庚、副主任医师谭新华、主治医师刘鹏、医师向兴华组成的手术团队决定,为患者采用高难度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及修复的手术方案。
同时,为防止术后十二指肠瘘及狭窄,加做胃隔断加胃空肠吻合,并进行双造瘘。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同时,精确修复十二指肠,确保肠道的通畅和消化功能。
手术方案设计
▲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乳头;
▲进行十二指肠修复;
▲实施胆道和十二指肠双造瘘减压;
▲进行胃隔断加胃空肠吻合。
手术进行中
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距离仅约1厘米,而十二指肠降部的血管结构错综复杂,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宛如密集的蜘蛛网,紧紧包裹着肠管并贴近胰头,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更为棘手的是,胆管与胰管在乳头处交汇,任何微小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胰漏或胆漏,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手术团队凭借深厚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极其狭小的毫米级操作空间内,以极高的精准度分离肿瘤,成功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确保十二指肠乳头的结构与功能完好无损。
完成肿瘤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环节同样对手术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十二指肠缺乏系膜,且其残留的内侧壁牢牢固定在胰腺上,导致该区域张力极大。
面对这一难题,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将约4厘米的十二指肠缺损进行内翻缝合修复,使得修复后的肠管直径精细地控制在约1.5厘米,确保消化道完整与功能恢复。
术后,患者在医护团队的悉心呵护下,恢复情况良好。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胃肠道间质瘤,待患者完全康复后,将制定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方案。
“这类手术如同高空走钢丝。”朱朝庚在术后解释到,“既要达到R0切除(病理阴性切缘),又要保护胆胰管汇合区的完整性,这对解剖层次的把握要求极高。”
朱朝庚主任指出,此次手术临床意义重大,有效避免患者因胰十二指肠切除而遭受巨大损伤,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消化道生理功能,显著提升术后生活质量,为壶腹周围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保器官的手术选择,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朱朝庚: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肝胆胰外科快速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肝脏胰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省科技厅三项课题资助,院级创新人才基金一项,发表核心期刊二十篇,SCI论文一篇。
擅长:熟练掌握精准肝段切除、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开腹或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外科手术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精准肝段切除、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及开腹或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