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漏尿、下身坠胀?盆底松弛怎么办?
2025-10-23 14:53 来源部门: 妇产医学中心 作者: 邹芝香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 邹芝香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作为生命的自然阶段,会不可避免进入围绝经期,不少人会遭遇一些“说不出口”的困扰:大笑、咳嗽时,忍不住漏尿;总觉得下身有异物坠胀,甚至影响正常行走等。
实际上,这些困扰并非是衰老的必然现象,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何科学应对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邹芝香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支撑结构松弛、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盆腔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位置或功能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尤为高发。具体表现为:
支撑功能减弱
盆底肌肉力量下降,支撑结构的胶原纤维失去弹性,无法有效承托盆腔器官,可能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
泌尿功能影响
尿道黏膜、膀胱三角区萎缩,控尿能力下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时漏尿)、尿急、尿频。
生殖道功能退化
阴道黏膜变薄、干涩,自洁能力降低,导致性生活疼痛、反复尿路感染,即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
这些症状并非孤立存在,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问题,若长期忽视,会逐渐影响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负担。
精准评估 诊断疾病
依托先进设备与科学工具——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约6分钟即可完成,可清晰判断盆底肌肉的紧张或松弛状态),搭配标准化问卷量化症状困扰程度,明确问题类型与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如何科学应对疾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及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专属治疗方案,常见方向包括:
盆底肌锻炼
又称凯格尔运动,是轻中度患者首选的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症状,而且没有额外的副作用。
但盆底肌锻炼需要长期进行,同时需要定期随诊,根据当下的盆底状态制订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
生物反馈治疗
在医护人员操作与指导下,通过屏幕实时显示肌肉收缩情况,将抽象锻炼转化为直观画面,提升训练趣味性与效果;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被动唤醒盆底肌肉)、磁刺激(非侵入、无接触,轻松提升肌力)等方式,帮助快速找到盆底肌肉发力感。
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是针对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症状(干涩、尿失禁等)采取的治疗方式。
通过可控热效应刺激阴道黏膜下胶原蛋白新生重组,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态,缓解干涩、增强尿道闭合能力、减轻脱垂感,无需依赖激素,适合围绝经期女性。
重度症状时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精准评估,采取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以有效改善黏膜萎缩症状;
手术治疗
针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或尿失禁患者,医生依托实施成熟微创手术方案,创伤小、恢复快,能快速改善症状、恢复生活质量。
中医药应对方法
中医认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器官脱垂)多属“中气下陷”范畴,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核心。
中药汤剂
结合患者具体体质与症状,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灵活加减用药。
中医外治
同时,可酌情选用中医外治法,如耳穴压豆、雷火灸、督脉灸、中药熏洗、针灸等。
药食同源
日常中,患者还可搭配食疗方,如黄芪五物汤、参须麦冬饮,辅助改善体质。
围绝经期是女性需要经历的一段新的旅程,困扰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要忍忍就过,而是需要被专业关注的健康信号。医生提醒,出现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医,不要因为难为情而延误治疗,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邹芝香: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副主任,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工作室成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理事,湖南省中医生殖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妇科分会委员、性与生殖学组理事,湖南省针灸学会针灸生殖健康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妇科肿瘤健康服务分会理事。从事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20年。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主持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
擅长:各类妇科腔镜手术及治疗,对宫颈疾病、宫腔粘连、子宫切口假腔、妇科杂病、不孕症、月经病、盆腔炎性疾病等有丰富的中西医诊疗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