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肿瘤占据84岁老人半个肝脏!多学科联动顺利脱险

2025-10-31 17:31 来源部门: 肝胆胰、疝外科 作者: 夏冰心、邓文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疝外科主任  朱朝庚


半个月前,84岁的张奶奶(化名)出现频繁头晕、食欲减退、腹胀口苦等症状,她前往社区医院进行体检,发现肝脏内出现异常结构或肿块,她赶紧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检查结果

为明确病情,经专科查体发现,患者腹部剑突下,可触及大小约12厘米×11厘米的体表包块,质地偏硬、边界尚清,全腹及颅脑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

左肝存在13厘米×13厘米巨大肿块,右肝S8段有4厘米×3厘米占位性病变,两者均高度怀疑为肝恶性肿瘤;同时,颅脑CT提示患者具有陈旧性脑梗死、脑萎缩及颈内动脉斑块。

这样的检查结果让诊疗陷入两难——一方面,左肝的巨大肿瘤占据了近半个肝脏,若不及时进行干预,肿瘤将持续压迫周围的正常器官与组织,影响肝功能,甚至可能引发肿瘤破裂、大出血等致命风险;

另一方面,患者年纪较大,且伴有脑梗、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等,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极高,其病情复杂程度远超常规肝癌手术,手术难度极大。

多学科联动

针对患者特殊情况,我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肝胆胰、疝外科与神经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相关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

经过专家组会诊进行详细且慎重的全面评估后,先后两次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详细说明手术方案、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后,决定接受手术。

手术进行中

手术由朱朝庚主刀,肝胆胰、疝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鹏、主治医生邓文协助,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肝S8段肿块切除术。

由于肿块巨大,微创下腹腔空间有限,肿瘤移动困难,于是,团队便采取原位切除的方式,超声刀精准沿缺血分界线,成功切除左半肝及肿瘤;随后,参照术中定位,一并切除右肝S8段肿瘤。手术历时4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50毫升。

术后患者恢复进展顺利,复查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各项指标逐步趋于稳定,平稳渡过围手术期,逐步康复。

什么是肝肿瘤?

肝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占位性病变,简单可分为“良性” 和“恶性”两类肝肿瘤。

良性肿瘤

可理解为肝脏上的“良性小疙瘩”,通常生长缓慢、危害较小,很多时候只需要定期观察,不一定需要手术。如肝血管瘤、肝囊肿。

恶性肿瘤

也就是常说的肝癌。这类肿瘤会不断生长,并可能产生扩散,需要医生及时介入处理。

哪些人需重点警惕?

慢性肝病患者

如乙肝、丙肝患者,或长期肝硬化(如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肝硬化)人群,是肝癌的核心高危群体。

肿瘤家族史

若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过肝癌,自身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酗酒、吸烟、饮食中频繁摄入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强致癌物),会增加肝肿瘤发病概率。

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消化系统异常

食欲减退还可能伴随恶心、腹胀、体重快速下降。

腹部异常

腹部摸到硬块、腹痛(多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若肿瘤破裂会突发剧烈腹痛,属急症。

全身症状

频繁头晕、乏力、面色发黄(黄疸)、皮肤瘙痒等,可能是肿瘤压迫或影响肝功能导致。

如何治疗肝肿瘤?

现代医学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组合拳”模式进行治疗肝肿瘤:

西医主导治疗

①核心手段包括手术切除(现在很多可用微创,创伤小、恢复快)、介入治疗、靶向药等。

②术后重点进行保肝、控制血糖血压、预防感染等支持治疗。

中医辅助恢复

术后采用“益气养血、清热利湿”的中药,搭配穴位贴敷,调理身体机能,帮助改善术后气血虚弱、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减少并发症,更快度过恢复期。

如何预防肝肿瘤?

积极治疗

如果本身就患有乙肝/丙肝等原发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脂肪肝,就要减重、控制饮食。

健康生活

戒烟戒酒,避免食用任何可能发霉的食物。同时,控制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定期筛查

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6个月,做一次肝脏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 检查,以提早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置。


朱朝庚: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肝胆胰、疝外科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肝胆胰外科快速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肝脏胰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省科技厅三项课题资助,院级创新人才基金一项,发表核心期刊二十篇,SCI论文一篇。

擅长:熟练掌握精准肝段切除、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开腹或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外科手术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精准肝段切除、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及开腹或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