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矮三分?NO!其实是骨质疏松在作怪……
2023-11-06 08:44 来源部门: 内分泌内科 作者: 黄湘宁 黄娟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娟
不少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越长越矮,渐渐弯腰驼背。在大部分人看来,“人老矮三分”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医生介绍,其实,这是骨质疏松症造成的。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高发于老年群体,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若将人体比作建筑物,骨骼就是其支撑的钢架结构,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老化,老化的骨骼就像生锈的钢筋一样,不仅逐渐难以继续支撑“人体”这一建筑,甚至遭受轻微的外力就发生折断、塌陷,在人体上即表现为反复腰背疼痛、浑身疼痛不适、弯腰驼背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骨质疏松症?
医生介绍,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自评表来进行初步判断,此表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所制的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自测表:
注:BMI为体质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FRAX®=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误区
生活中,很多人关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还存在许多认知误区,医生进行了详细介绍: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吗?
不是。绝经后的女性、体重过轻的年轻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都是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规律补钙就不会得骨质疏松吗?
不是。除了钙剂,维生素D也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现代人由于阳光照射时间减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往往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而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增强骨骼强度等作用,因此规律补钙、维生素D才可防治骨质疏松。
肾结石不能补钙吗?
能。大多数肾结石为草酸钙结石,研究显示,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草酸浓度的高低,与血钙并无直接的关系。
当进食高钙食物或服用钙片后,除一部分钙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不被吸收的钙则会到达肠道,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人体对草酸的吸收,所以肾结石患者可正常服用适当剂量钙片补钙。
治疗骨质疏松,打一次针或者吃一段时间药就够了吗?
不行。骨质疏松属于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规律用药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少要坚持1年,高骨折风险患者需治疗3年以上,甚至5-10年,乃至终生治疗。
明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却未见增加,是治疗无效吗?
不是。部分研究认为,骨密度的增加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种类、检测仪器及检测人员有关,因此骨密度水平的变化不能完全说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疗效。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如何规范诊疗?
医生提醒,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自测表提示异常的患者,有骨折、反复腰背疼痛、驼背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明确有无骨质疏松症,制定治疗方案。
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至少1年,在开始治疗前,患者需了解其目的为维持骨健康、避免疾病加重、降低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遵循医嘱按时用药,注意相关药物的特殊服用方法,以防影响疗效。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病机有二:一方面久虚及肾,肾虚生髓减少而髓不充盈,髓不养骨而骨生化乏源;另一方面,久病致气血阴阳亏虚,气化推动血液无力,血滞经络而骨骼失养。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进行辨证论治,实现肝脾肾同治、筋骨同调,气血调和的全面综合治疗。
医生建议,可在家尝试一些简便易行的药膳,如首乌桂圆大枣粥、赤小豆炖羊脊骨、羊肾黑豆杜仲汤、羊乳鸡蛋羹等,补益肝肾,起抗骨质疏松之效。
此外,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导引功法均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研究显示,长期练习不仅能减轻腰腿疼痛,还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肢体平衡能力并防止跌倒,减少骨折发生风险。
黄娟:医学博士,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重视医学教育与科普工作。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编著作1本,发表论文10余篇,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参与多项新药临床研究。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痛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