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日日夜夜 ------一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记

2016-01-15 15:00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个月前,永州祁阳偏远山村10岁的小男孩小于全身出现红疹、腹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治一个星期后,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出现呕血现象。在父母的搀扶下,小于走进了我院儿科医生办公室。接诊医生迅速安排患儿躺在病床上,问病情,查体征,量血压,一整套检查下来,医生初步判断患儿所患疾病为过敏性紫癜(腹型)。随即开医嘱、交代病情,嘱咐饮食及日常起居注意事项,入院后7天,经过对症治疗,患儿腹痛减轻,全身皮疹逐渐消退,患儿及家属露出了淳朴的笑容。

  然而就在准备出院的第八天,小于下午16时突发呕吐伴呕鲜血2次,上腹部疼痛,且四肢及臀部再次出现大量的红色斑丘疹。此时患儿病情反复,提示新一波紫癜已经来袭,它不光表现在皮肤上,还隐藏在胃肠道。医生迅速下医嘱:禁食禁水,加强抗感染、护胃、营养支持等治疗,预防再次呕血。

  入院第九天,患儿腹痛症状减轻,无呕吐呕血。第十天,患儿改流质饮食,偶诉腹痛,皮疹逐渐消退。第十一天,患儿子再次出现腹痛,并拉鲜血便。科室王孟清主任、谢静副主任迅速组织科内大会诊,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调整抗炎、止血治疗,加强免疫、营养支持,使患儿能有耐力渡过难关,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李英护士长则组织护士姐妹们对患儿开展各项护理。在科室的集体协作下,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各项指标慢慢恢复正常值。第十五天时已能够进食少许流质。

  第十六天,病魔再一次卷土重来。小于同学又一次出现腹痛,并解鲜血便。此时的小于禁食已达半月之久,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了。科室为此组织了第二次科内大会诊,经过积极的讨论,反复的商榷,再一次调整治疗方案,并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全科室所有医护同仁轮流监护患儿。

  第十七天,患儿已无腹痛,无解鲜血便,并能再次进食少许米汤。入院第十九天,病床上的小于同学,却无诱因下出现腹痛,迅即又解黑便。第二十天,再次解鲜血便。科室同仁在王主任、谢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了第三次集体讨论,商量对策,查阅资料,安慰家属与患儿。经过长达2小时的大讨论,我们认为小于所患过敏性紫癜为难治性紫癜,重症紫癜,鉴于患儿长期禁食,体内机体贮存的固有能量已消耗殆尽,且患儿又不能进食,必须急行肠外营养,并进一步加强抗炎,免疫抑制。

  经过一周的肠外营养、免疫抑制、能量支持,并对小于予以中药调理体质。患儿终于没有再次腹痛、皮疹,并解黄色正常大便,生命体征平稳,而此时距离患儿入院,已长达33天。

  据了解,出院后小于还需半个月进行一次治疗,持续6—8次。科室已经为小于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转诊至“湘中医”医疗联盟成员单位祁阳县中医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儿科副主任谢静介绍,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极易复发是其的主要特征之一。过敏性紫癜治疗不及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如呕血,便血),关节肿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切肠,输血等,若是导致肾脏病变,还需要行肾脏穿刺,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或免疫抑制药物,对患儿生长及心理发育将造成严重危害。(儿科 陶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