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检查不插管 胶囊内镜显神通

2012-02-03 08:57 来源部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院内镜中心开展胶囊内镜检查

近日,我院内镜中心内,杨大爷像平日服药一样用水将一个大小为1.1×2.6cm的白色胶囊吞下(见图)。杨大爷吞下的可不是普通的胶囊,而是一个外形酷似胶囊的集摄像、图象处理、信息通讯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微型内镜。从吞下胶囊的那刻开始,杨大爷胃肠内的情况就被这个微型内镜记录下来,内镜捕捉到的图像数字信息将会传输到携带在杨大爷身上的图像记录仪上。约68个小时之后,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杨大爷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杨大爷的病情做出诊断。

什么是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有哪些?

  
我院内镜中心现引进OMOM胶囊内镜设备, 其主要适应症状包括: 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 2、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3、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4、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5、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6、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胶囊内镜填补肠道检查的空白

我院内镜中心张文兴主任介绍说,胃肠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腹痛、上腹部胀满不适、反酸、嗳气、腹泻、便秘和消化道出血等,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内窥镜直视技术正日臻完善。机械插入式的胃镜和结肠镜虽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甚或痛苦,但其便捷和准确的诊断价值确是功不可没。尽管如此,很多患者还是因惧怕而拒绝做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因而常常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另外,胃镜和结肠镜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远离口腔和肛门的消化道,直视检查难度仍很大,即很难对小肠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盘曲在我们腹腔中间的小肠,上起胃幽门,下至盲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组成,成人平均全长有57。长期以来因缺乏直视的检查方法而几乎成为疾病诊断的盲区。因此小肠的诊断一直困扰着消化界医务工作者。如一些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虽经反复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反复出血、住院和输血治疗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不能早期诊断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而更多的血管性或炎症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胶囊内镜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胶囊吞下后,智能内镜会随即跟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对经过的腔段进行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胶囊内镜一般的工作时间在6—8个小时,胶囊则在吞服8—72个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胶囊内镜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三个部分组成。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内窥镜,胶囊内镜具有以下四大优点:

1、操作简便:整个检查仅为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过程。医生只需在回放观察过程中,通过拍摄到的图片即可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2
、安全卫生:胶囊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且检查过程无痛无创;其外壳采用不能被消化液腐蚀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能够安全排出体外。
 
 3、扩展视野:全小肠段真彩色图像清晰微观,突破了小肠诊断的盲区,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诊断检出率。
    4
、方便自如:一般来说,患者无须麻醉、无须住院,行动自由,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注意检查当天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即可),吞服起来十分方便,它只有药丸大小(26×11mm),重量仅3.7。当患者吞服胶囊后,胶囊内窥镜即开始工作。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

目前,我院已全面开展胶囊内镜检查项目,作为一种舒适的检查手段,胶囊内镜检查深受那些身体耐受性较差的人群、以及高端人群的欢迎。

                    胶囊内镜检查预约电话:0731-856008431354964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