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

2009-02-03 10:19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成功报道了第一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992 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使用桡动脉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患者微创需求的不断提高,桡动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为诊断和介入过程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穿刺途径,用于进行冠脉造影、PTCA、支架置入等冠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主要有以下优点:1.桡动脉周围无重要血管和神经,且桡动脉位置表浅,止血方便、简单、快捷、可靠,故使血管穿刺部位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不会出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和心率降低;2.因可有效止血,故连续应用抗凝剂不会造成出血并发症的增加;3.病人术后活动不受限,减少因卧床和下肢动静脉较长时间受压并发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可能,尤其适合于腰腿痛、严重心衰患者;4.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如病人冠脉无异常,可当天出院,适合于门诊患者。

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满足患者微创的要求,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吴亦之主任、刘建和副主任的领导下,大力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均采用经桡动途径,其无需暴露会阴部,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后即可行走,极大地方便患者,恢复快,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

据心脏介入专家吴亦之主任介绍,冠心病的诊断手段包括有生化检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试验、超声心动图及核医学检查等,其理论基础是依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谢、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做出间接的诊断,但这些检查都不能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接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是判断冠脉病变的“金指标”,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是冠心病诊疗的最主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