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 徐大华 腹壁切口疝结构
定义: 临床体检可触及或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的原手术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有或不伴腹壁 包块。——欧洲疝学会概念: 腹壁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 腹壁切口疝 发生率 2%~11%,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单纯缝合修补术后 复发率 30%~50%,治疗效果不满意。
发病因素: 1、全身性因素:高龄、糖尿病、肥胖、肿瘤、营养不良、腹水、黄疸、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影响切口愈合。 2、腹压增高因素:咳喘、排便困难、排尿困难、负重等。 3、切口缝合技术、切口感染、消化道瘘等。
根据疝环缺损的长径分类: 1、小切口疝 <3cm; 2、中切口疝 3~5cm; 3、大切口疝 5~10cm; 4、巨大切口疝 ≥10cm。 疝环缺损大小↑—病人痛苦↑—修补 困难↑—复发疝↑
根据切口疝部位分类: 1、中线切口疝:脐上、脐下、脐上下中线切口疝。 2、侧腹壁切口疝:肋缘下、腹股沟区、肋髂间区切口疝。
修补手术时机: 1、无切口感染史的初发切口疝和复发切口疝——3~6月。 2、有切口感染史的初发切口疝和复发切口疝——1年(愈合后)。 3、使用人工材料修补并感染所致复发切口疝:切口愈合1年后,细菌培养。修补手术原则: 1、小切口疝 — 连续缝合修补技术,单股非吸收缝线,缝线长度与缺损长度比例 4∶1。 2、中切口疝 — 缝合关闭缺损有张力时,使用人工材料补片。 3、大和巨大切口疝 —人工材料无张力修补。
手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情况,纠正疝诱发因素。 2、呼吸功能准备。 3、腹腔减容准备: 巨大切口疝——腹腔室隔综合征。人工气腹、腹带束扎准备2-3周(膈肌抬高)。 4、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5、肠道准备。 6、术前胃管、尿管减压。
手术方法: 1、肌前补片修补法(Onlay修补法)。 2、疝环缺损补片修补法(Inlay修补法),复发率 10%-20%。 3、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补片修补法(Sublay修补 法),复发率 10%。 4、腹腔内补片修补法(Intraperitoneal修补法) ——首选术式 开放法 (复发率<10%) 腹腔镜法(复发率<5%)
人工补片材料: 1、大孔隙网片— 刺激组织生长,巨噬细胞通过。 2、小孔隙网片— 减少脏器粘连,阻止细菌穿过。 3、复合补片— Composix: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 -----腹腔内修补材料! 4、可吸收补片— 污染切口暂时修补。
腹腔内补片修补法的优点: 不需腹膜前的广泛分离-----(缺血坏死) 引流不是必需的 减少血清肿的可能 最少的游离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缩短手术时间 病人恢复迅速 符合生物工程力学原理-----复发率低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 Le Blanc 等----首先报道 1993年 Surg Laparosc Endosc,3(1):39-41。 美国疝外科年会----积极倡导 2004年 第三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会----手术演示 2004年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指征: 适应证: 需要采用补片行无张力修补的切口疝----大或巨大切口疝。(单纯缝合修补时有张力的中切口疝) 禁忌证: 1、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不能耐受全麻及腹腔镜手术的疾病。 2、切口疝巨大,腹腔镜手术操作空间不足。 3、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无法穿刺套管。 4、急腹症、腹腔感染或腹水等不适合植入补片的其他情况。
术 后 处 理 注意早期呼吸支持。 非腹壁贯穿缝合固定----疼痛不著。 疝缺损处加压腹带束扎,注意浆液肿。 继续应用抗生素。
腹腔镜与开放修补手术比较: 1. 手术入路远离原切口疝,减少植入材料感染。 2. 腹壁组织不需广泛游离,保存腹壁强度。 3. 气腹中游离疝内容物更直观、安全。 4. 腹腔内钛钉固定补片,张力均匀分散减低。 5. 补片区域无切口,不必放引流,减少感染。 6.不需腹壁贯穿缝合固定补片,术后疼痛轻。 7. 腹腔内易于发现隐匿性“针孔疝”。 8. 遵循腹壁疝外科原则,发挥腹腔镜手术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