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警报”排除记
2008-09-04 14:46
2008年4月2日对于我院神经介入中心(颅脑外科)所有医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经历了可能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从未经历的遭遇。
65岁的万老太太因颅内出血在当地医院治疗近三周后再次出血,焦急的儿女们慕名将老太太转至我院神经介入中心(颅脑外科),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号称脑袋里的“定时警报”,随时有可能再破出血。为了防止这颗“定时警报”再次破裂危及老太太的生命,入院第三天――2008年4月2日老太太一清早就被推进了手术室,准备接受神经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老太太顺利被麻醉后,只见神经介入中心(颅脑外科)喻坚柏主任在C型臂透视机的监视下将一根如头发丝一样的微导管经股动脉送到动脉瘤的瘤腔内,就在这关键时刻, C型臂透视机的监视器的屏幕突然没有了显示,一个不好的预感突然笼罩了所有手术参与人员----C型臂透视机出现故障了吗?在神经介入手术中,C型臂透视机就跟手术医生的眼睛一样,手术医生若失去了眼睛,手术如何进行?!我院放射技师宾翌良立即组织维修小组对C型臂透视机进行检测,果然C型臂透视机出现了短时间内难以维修的故障。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立即困扰了神经外科所有的医生:放弃手术,患者有可能随时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要么转移手术阵地去其他兄弟医院继续手术,可是患者处于全麻状态,如何转运,转运途中风险如何避免,可行性有多大?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手术小组成员面前。
神经外科喻坚柏主任、韩景光教授立即将这一状况汇报我院医务科领导和院长,医务科陈其华科长得知这次意外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在手术室现场办公,听取了相关人员的讨论意见后,作出大胆决定:转移手术阵地,确保患者转运途中安全,并以最快速度联系我院兄弟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相关科室做好接洽准备。这一边介入治疗室徐宏、刘秋燕积极准备手术相关器械、药品,麻醉科郑松主任仔细考虑转运途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避免。当我院的救护车等待手术室门口时,在郑主任的指挥下,神经外科罗刚副教授,张占伟医师等将患者从手术台转移至救护车上,转运途中大家齐心合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安全的将患者转移至兄弟医院的手术台上。手术小组成员立即展开手术,将如头发丝一样的微导管经股动脉送到动脉瘤的瘤腔内,放置弹簧圈,电解脱离弹簧圈,弹簧圈在瘤腔内扭转形成栓塞,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然后抽出微导管,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望着手术台上的万老太太逐渐从麻醉中醒来,所有参与这次手术的人员长舒了一口气。万老太太术后三天就病愈出院了,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久久不肯离院。
据我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中心)喻坚柏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颅内动脉瘤属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约51%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万老太太由于长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可破坏血管壁内弹力层和中层,加上高血压的作用,即可使动脉壁薄弱的部分外突形成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前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可因情绪激动容易引起破裂,一旦破裂,症状明显,并在短期内再次破裂,故被称为头脑中的“定时警报”。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发生再次出血,死亡率会达到70~90%。万老太太在入院后一周内连续破裂两次,还没危及生命,实属幸运。故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出血后6—72小时病情若趋于稳定,宜尽快进行最确切的辅助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制定处理方案,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已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该技术安全,损伤小,栓塞动脉瘤可靠,病人恢复快。
(神经外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