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新湖南:寒热错杂的不只有春天的天气,还有你的脾胃!
2016-04-22 17:04
长沙下雪了!“春天孩儿面,一天三变脸”,这两天的天气让大家纷纷感慨“不是热死在春天就是冻死在春天”。
48岁的张先生患有慢性胃病十多年,因为应酬多,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胃胀、胃痛,每次进行胃镜检查,都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最近两年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如果受点寒,则胃痛更加严重,经常口干口苦,吃饭也没有什么胃口,大便经常干结。
国家级名中医、湖南省名中医黄政德教授认为,张先生属于慢性胃炎寒热错杂症。他说,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因长期不规律进食等原因导致慢性胃肠炎患者越来越多,出现胃痛胃胀、食欲不佳、大便不正常等诸多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及特色。
黄政德教授介绍说,“慢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脾胃病范畴,大多是由于饮食无节制、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过食辛辣、过量饮酒、情志不畅等伤及脾胃,病位有在脾、在胃、在肝、在肠之别。正如《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所言:“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大肠传导失司;病及太阴与阳明,阳明易从热化,太阴易从寒化,故多出现寒热错杂之证,病情缠绵难愈。如:脾寒胃热:可表现为胃痛胃胀,喜揉喜按,乏力畏冷,大便干结,舌淡红苔黄腻,边有齿痕等。胃热肠寒:可表现为便溏,甚则泄泻,口舌生疮,口干不欲饮水,嗳腐吞酸等。寒热错杂之证还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寒热各半之别,寒多者以脘腹冷痛,畏冷、便溏甚至泄泻为主要症状,热多者症见大便干结、口中异味、舌苔黄腻。所以临床需仔细辨别,遣方用药注重寒热平调之法,并根据寒热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随症加减。
对于患者而言,如果患了慢性胃炎,要特别注意饮食调养。黄政德教授提醒:患者的食物要新鲜、清淡富含营养,宜软、烂,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少食番薯、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慢性胃炎患者还要少饮酒,忌食烈性酒,不宜吃过甜、过咸、过浓、过冷、过热、过酸以及浓茶、咖啡、碳酸饮料、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食品。寒多者尽量不要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绿豆、冷饮、螃蟹等,日常做菜时可以多用胡椒、生姜,薏米茯苓粥、温阳暖胃的羊肉当归汤是很好的膳食。热多者要注意远离煎炸、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等食物,应该注意清除肠胃湿热,日常饮食以清淡凉润为主,如苦瓜、藕、荸荠、银耳等,羊肉不宜多吃,狗肉更应尽量不吃。精神因素引起的脾胃病通常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舒缓情绪、适当运动与休息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