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不同炮制方法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

2018-04-08 11:38

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镇痛作用;采用耳肿法观察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能明显提高热板和扭体试验小鼠的痛阈值,其中以砂烫盐炙组作用较强;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砂烫组作用较强。结论: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中以砂烫组和砂烫盐炙组作用较强。

关键词:吴茱萸;抗炎;镇痛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试,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类型较多,包括生物碱、柠檬苦素、萜类、黄酮、香豆精、甾体、挥发油、木脂素、多糖等,其中生物碱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历代吴茱萸炮制方法有30余种[3]之多,现行《中国药典(一部)》采用的炮制方法为甘草汁炙后,炒至微干,再晒干。而湖南地区习惯将吴茱萸甘草炙后,砂烫趁热喷淋盐水。不同工艺炮制的吴茱萸在指标成分含量上差异不大,但药理作用有显著差异。笔者主要考察吴茱萸甘草制后用药典法、砂烫法和砂烫盐炙法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为吴茱萸的炮制规范、炮制机理及药理学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动物、仪器与试药

健康昆明种小鼠,许可证号为SCXK()2009—0004,由湖南斯莱克景达试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吴茱萸购于安徽海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本院药检室鉴定为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da rutaecarpa(Juss)benth的干燥近成熟果试;延胡止痛片(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3 g×100/瓶,批号100802);二甲苯、醋酸均为分析纯;DT-100分析天平(北京光学仪器厂),YLS-Q4型打孔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L-200热刺痛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炮制品的制备

吴茱萸净制组:取原药材5000g,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塑袋包装。吴茱萸药材组:取净制组药材4000g;取甘草240g,第一次加水3600ml,煎煮2h;第二次加水2400ml,煎煮1.5h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320ml趁热将甘草汁倾入净吴茱萸中闷润吸尽后取出约1500g湿品进一步制备药典组,其余晒干,平均分成3份,塑袋包装。吴茱萸药典组:取药材组湿品,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干燥, 塑袋包装。吴茱萸砂烫组:取药材组干品2份,将过孔径为1mm筛的油砂3kg,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灼手时,每次倾入150g干品,快速翻炒,炒至完全膨起,黄褐色时,倾入筛中,筛出砂子,摊开,冷后再过筛,平均分成2份,塑袋包装。吴茱萸砂烫盐炙组:取砂烫组1份,趁热喷淋盐水,放凉后塑袋包装。

2.2 供试液的制备

2.1项下5种炮制品及复方延胡索片(阳性对照药)各50g,粉碎过80目筛备用。再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配制0.1g/ml的供试液。

2.3 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热板法:取体重1822g的雌性小鼠,逐个放在(55±0.5恒温热板仪上,记录小鼠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5s内舔后足或30s内不舔后足者,弃之不用。重复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痛阈值。将合格的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给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0.1g/m L的复方延胡索溶液;吴茱萸净制组、吴茱萸药材组、吴茱萸药典组、吴茱萸砂烫组、吴茱萸砂烫盐炙组,分别给0.1g/m L的药液。各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3天,灌胃量为3g/kg,试验前禁食12h,试验时于最后1次灌胃给药后60,90,120,150min时分别测小鼠痛阈值,将60s内无反应的小鼠取出,按60s计算。将给药前后的痛阈值用t检验作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

1  不同样品对小鼠痛阈(热板法)结果的影响(±S

组别

剂量(g/kg

给药前痛阈值(S

给药后不同时间痛阈值(S

60min

90min

120min

空白组(n=10

阳性组(n=10

吴茱萸净制组n=10

吴茱萸药材组n=10

吴茱萸药典组n=10

吴茱萸砂烫组n=10

吴茱萸砂烫盐炙组n=10

同体积蒸馏水

3

3

3

3

3

3

23±4.0

21±4.2

24.8±2.8

22.2±4.3

20.5±4.1

23±5.2

22.5±2.7

24.3±3.0

29.2±3.3*

28.2±2.9

27.3±2.5

24.3±3.0

25.9±3.6

27.7±3.7

22.0±2.8

37.0±3.2**

30.8±3.9*

27.8±2.7*

30.8±3.4*

29.1±2.3*

29.8±2.4*

23.0±2.0

37.2±4.1**

30.4±3.4*

30.7±3.6*

35.12±3.2**

35.9±3.9**

36.7±3.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

扭体法:取体1822g之间的小鼠7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方式同热板法试验,于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0.5%乙酸0.2ml,即刻记录各小鼠20min内出现的扭体反应次数。镇痛百分率(%=(空白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空白组扭体次数×100%。结果见表2

 

2  不同样品对小鼠扭体镇痛试验结果的影响(±S

组别

剂量(g/kg

出现扭体次数

镇痛(%

小鼠耳廓肿胀实验

炎症肿胀度(g

肿胀抑制率(%

空白组(n=10

阳性组(n=10

吴茱萸净制组n=10

吴茱萸药材组n=10

吴茱萸药典组n=10

吴茱萸砂烫组n=10

吴茱萸砂烫盐炙组n=10

同体积蒸馏水

3

3

3

3

3

3

47.13±4.62

22.25±2.7**

28.11±3.6*

27.93±2.6**

27.44±2.93**

26.5±3.15**

25.56±3.4**

-

52.79

40.36

40.74

41.77

43.77

45.76

10.9±1.13

5.51±0.93

3.56±0.94**△

3.73±0.80*△

4.63±0.88*

3.64±0.74**△

3.70±0.73**△

-

49.46

67.43

65.83

57.58

66.63

66.11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

2.4 对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取体重1822g之间的小鼠7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方式同热板法试验,于末次给药30min后,毎鼠右耳均匀涂二甲苯0.03ml,左耳作空白对照。1h后断颈处死,用直径5mm打孔器分别在两耳的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用天平称重,根据两耳片重差值求出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2。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模型组肿胀度×100%

3 讨论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的温里散寒药,临床上内服一般都用制吴茱萸,历代吴茱萸炮制方法很多,所用辅料也很广。试验选用现今《药典》采用的方法和湖南习用方法进行镇痛、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发现《药典》方法和湖南习用方法所加工的炮制品均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较为满意。

通过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试验考察吴茱萸不同炮制方法下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吴茱萸各炮制方法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砂烫组和砂烫盐炙组强于其他几组,其镇痛强弱顺序为砂烫盐炙组>砂烫组>药典组>药材组>净制组;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反应的影响为砂烫组和砂烫盐制组的抗炎作用强于其他组,砂烫组抗炎作用最强。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是吴茱萸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柠檬苦素也有协同抗炎的作用。砂烫和砂烫盐炙法可增加这些成分的溶出,这可能是砂烫组、砂烫盐炙组抗炎、镇痛作用要明显其他组的原因。

 

杨磊,黄开颜,陈兴,杨晖,李康,张志国. 吴茱萸不同炮制方法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J]. 中国药业,2013,22(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