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2020年以来,实验室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验室主任陈新宇教授担任湖南省新冠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组组长,牵头制定《湖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组织研制时行感冒“1、2、3”号方助力复工复产,积极促成了中医战疫“湖南经验”形成。同时实验室人员积极投身抗疫一线,脾胃病方向学术带头人朱莹教授担任湖南援鄂中医医疗队队长,带领团队成员驰援武汉,在江夏方舱医院治愈率在所有方舱医院中领先。同时实验室还积极承担了湖南省新冠肺炎防治科技攻关项目7项。
脑病方向重点围绕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损伤性疾病,系统地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铁转运异常等角度研究了脑梗死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实质。代表性成果:创建了一种新的研究中药药效(药理)的半体内实验研究方法,该方法更为接近药物在体内的状态和生物活性,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干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该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肝病团队针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各个环节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临床研究,并创新了相应的中医理论及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提高了临床疗效并在全国应用推广。代表性成果:围绕肝衰竭的中医发病机制,中药干预主方“温阳解毒化瘀方”,开展肝衰竭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实现从临床到基础,不断提高对重点病种患者的中医药防治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水平。该研究获得国家重大专项资助。
脾胃病研究方向本年度主要进行了基于miR155-IL-6-STAT3/SOCS1信号交互调控“虚、瘀”状态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及溃结宁膏穴位敷贴的干预作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介导的细胞自噬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焦亡及清热利湿组方的干预机制等研究,其中“清热祛湿、疏肝和胃两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研究及转化运用”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创新药物研究方向着眼于将临床疗效显著的经方、名方或是名老中医的经验方、民间秘方,转化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代表性成果:针对中药有效性定量表征、测算与评价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创建适宜多成分体系的“中药有效性定量评价的谱学体系”,并推广应用到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新药研究中,该项研究成果为中药成药性研究以及中成药工业化生产等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获得202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