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柴芍六君汤)

2013-06-21 10:24

  沈某,女,15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例。

  初诊(2003年10月25日):患者2岁时发现有乙型肝炎,曾经中西药治疗,肝功能正常,但乙肝标志物为“三阳”( HBsAg+, HBeAg+ ,抗-HBc+)、HBV DNA阳性。自觉一般情况尚可,纳食睡眠均佳,但有时候疲乏,不耐劳累,腹胀偶作,大小便正常,舌边有齿痕,补白薄苔,脉弦细。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查:HBsAg+, HBeAg+ ,抗-HBc+,HBV DNA7.44×107copies/ml。

  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

  辨证: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兼清湿热

  主方:柴芍六君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太子参15g,白术10g,丹参15g,郁金10g,炒麦芽15g,鸡内金10g,蛇舌草15g,虎杖10g,猫爪草10g,夏枯草10g,薏苡仁15g,茯苓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4年3月12日):上方进服10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疲乏、腹胀消失,纳食精神均佳,二便正常,舌布白薄苔,脉弦细,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查:HBsAg+, HBeAg+ ,抗-HBc+,HBV DNA4×103copies/ml。仍按前方加减,服药年余。

  三诊(2005年7月2日):自觉纳食精神均佳,夜寐安,二便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查:HBsAg、HBeAg+、抗-HBc+均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3copies/ml)。病已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现已出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