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油腻,开启健康生活
2025-05-23 15:05 来源部门: 营养科 作者: 许畅
过去30 年,我国的油脂消费量大幅增长,居民人均日油脂摄入量已达到 127.1 克,过多的油脂摄入,会让身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多余的热量便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久而久之,肥胖问题接踵而至。除了肥胖,心血管疾病也随着高油饮食大幅攀升。油脂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异常,加速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拒绝油腻饮食刻不容缓。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要求,成年人每天烹调油25~30g,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天不超过2g,成人脂肪供能应占总能量30%以下。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减少油脂摄入:
1.改变烹饪方式
烹饪方式的选择对油脂摄入量有着显著影响。油炸、油煎等传统烹饪方式,往往会让食物裹上大量油脂。像炸鸡,每 100 克的热量可高达 2000 千焦,其中脂肪含量约 20 克 ,这些油脂大部分来自油炸过程中吸收的油。而油煎食物,如煎蛋、煎饺等,为了防止粘锅和达到理想的口感,通常也会使用较多的油。
相比之下,蒸、煮、炖、焖、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则健康得多。每 100 克清蒸鱼的脂肪含量仅约 5 克 。煮菜也是一种简单又健康的方式,无论是煮蔬菜、面条还是肉类,只需将食材放入水中煮熟,几乎不需要额外加油。
我们可以将一些原本需要油炸的菜品进行巧妙替换达到减油的目的。比如,将炸鸡换成烤鸡。烤制过程中,鸡肉自身的油脂会慢慢渗出,无需额外添加大量油脂,这样烤出来的鸡肉外皮金黄酥脆,内部鲜嫩多汁,口感丝毫不逊色于炸鸡,而油脂含量却大大降低。
在炒菜时,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油脂的使用。比如,热锅凉油,先将锅烧热,再倒入少量油,这样可以使油在锅中迅速散开,减少油的使用量。同时,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缩短烹饪时间,避免食材过度吸收油脂。
2.巧用工具,精准控油
控油壶是厨房中控制油脂摄入量的得力助手,使用控油壶时,首先要根据家庭人数确定每日的用油量刻度。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 25 - 30 克,换算成体积,大约为 25 - 30 毫升 。假设一个三口之家,那么每天的用油量应控制在 75 - 90 毫升左右,我们可以将控油壶的刻度设定在这个范围内。在每次炒菜前,先将所需的油量倒入控油壶中,避免在烹饪过程中随意倒油,导致油量超标。
近段时间来更省油的喷油壶大有取代控油壶之势,喷油壶通过雾化技术实现“薄油覆盖”,每次按压仅喷出约 1 克油,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 30%-50% 的用油量。例如,煎牛排时只需 2-3 次按压即可均匀覆盖锅底,避免油脂堆积。
定期检查用油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每周或每半个月检查一次控油壶中的剩余油量,看看是否在计划范围内。如果发现用油量过快,就要反思烹饪过程中是否存在用油过多的情况,及时调整。
3.食材选择有讲究
食材的选择在控制油脂摄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富含油脂的食物种类繁多,除了前面提到的油炸食品、加工食品和部分动物脂肪外,一些坚果和种子类食物,如花生、腰果、葵花籽等,虽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它们的油脂含量也相当高。以花生为例,每 100 克花生的脂肪含量约为 44 克 ,如果过量食用,很容易导致油脂摄入超标。
与之相反,有许多低油食材可供我们选择。蔬菜是低油食材的代表,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且脂肪含量极低。像西兰花,每 100 克西兰花的脂肪含量仅约 0.6 克 ,可以通过清炒、蒜蓉西兰花、白灼西兰花等多种方式烹饪,既美味又健康。菌菇类食材,如香菇、木耳、杏鲍菇等,也是低油又营养的选择。香菇富含香菇多糖等营养成分,可用于炒菜、炖汤,每 100 克香菇的脂肪含量约为 1.2 克 。
在烹饪搭配上,我们可以将低油食材与其他食材巧妙组合。比如,将鸡肉与蔬菜搭配,制作宫保鸡丁时,减少鸡肉的用量,增加黄瓜、胡萝卜等蔬菜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菜品的口感和营养,又能降低油脂的摄入。还可以用豆腐代替肉类,豆腐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脂肪含量低,每 100 克豆腐的脂肪含量约为 3.7 克 ,可以制作麻婆豆腐、鲫鱼豆腐汤等多种美食。
鼓励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多选择低油食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在每周的食谱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低油菜品,如周一吃清炒时蔬,周二喝蔬菜汤,周三吃清蒸鱼等,逐渐让身体适应低油饮食,享受低油食材带来的健康益处。
4.在外就餐也能减油
在选择餐厅时,尽量挑选提供清淡菜品的餐厅,比如一些主打清蒸、白灼、凉拌菜品的餐厅。这些餐厅的烹饪方式通常较为健康,能够减少油脂的使用量。
在点餐时,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类菜品。清蒸鲈鱼,以新鲜鲈鱼为原料,通过清蒸的方式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和营养,油脂含量低,每 100 克清蒸鲈鱼的脂肪含量约为 3.4 克 。白灼虾也是一道经典的低油菜品,将鲜虾放入沸水中煮熟,搭配简单的蘸料即可,清爽可口,每 100 克白灼虾的脂肪含量约为 0.8 克 。
与服务员沟通也是减少油脂摄入的重要环节。在点菜时,可以礼貌地告知服务员少放油,或者要求菜品的汤汁不要过于油腻。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菜品看似清淡,实则含油较多。比如,水煮鱼、水煮肉片等水煮类菜品,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明显的油脂,但实际上它们是用大量的油煮制而成,油都被食材吸收了,每 100 克水煮鱼的脂肪含量可达 20 克左右 。还有一些凉拌菜,为了增加口感,会加入大量的沙拉酱或香油,导致油脂含量升高。在点餐时,要仔细询问菜品的烹饪方式和配料,避免选择这类看似清淡实则油腻的菜品 。
5.学会阅读食品标签
食品营养成分表是了解食品中油脂含量的重要工具,学会快速识别高油食品是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每 100 克食品中脂肪含量超过 20 克 ,就可以判断为高油食品。
通过实例对比不同品牌食品的油脂含量,能更直观地帮助我们做出选择。比如,在选择饼干时,A 品牌饼干每 100 克的脂肪含量为 25 克 ,B 品牌饼干每 100 克的脂肪含量为 15 克 ,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应优先选择 B 品牌饼干,以减少油脂的摄入。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养成仔细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的习惯,选择脂肪含量低、不含反式脂肪的食品,为健康饮食把好关 。
结语
减少油脂摄入,无疑是为我们的健康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它能有效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让我们的身体保持轻盈与活力,远离病痛的困扰。养成低油饮食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坚持与实践。从改变烹饪方式,到巧用控油工具;从精心挑选食材,到在外就餐时的细心选择;再到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每一个小步骤都是迈向健康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