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感染、高热、脓毒血症、呼吸衰竭怎么办?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关键时刻帮大忙!
2021-03-18 15:45 来源部门: 医学检验与病理中心-发稿 作者: 匡敏
在鼠年即将过去时我院收治一名特殊病例患者,患者陈某某,男,54岁,从事屠宰行业,因“头痛5天发热3天”于2021年01月28日由急诊以“肺部感染”收治入院。
患者于入院8天前无明显诱因感肩背疼痛,自行拔罐后疼痛转移到头部,于2021年1月24日于汨罗某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治于我院急诊科,接诊医师完善胸部CT等检查后,考虑肺部感染。入科后予以抗感染相关治疗未见好转,经家属同意,转入ICU病房治疗,患者入院时精神萎靡不振,高热,咳铁锈色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血氧饱和度低,辅助检查回报:肺部CT提示:右肺大片实变性阴影,降钙素原:5.94⬆,C反应蛋白285.70⬆,白细胞:20.08×109/L⬆,患者炎症指标,肝功能、心肌酶等多项检验指标爆表。结合CT影像学与血清学等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同时存在脓毒血症、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心肌损伤、急性肝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危重症,病情危重,医疗团队一方面为患者进行抢救,一方面积极寻找病因。考虑到患者的特殊工作环境是否导致了感染了某种特殊病原体?为了明确肺炎的“真凶”,临床医生决定取肺泡灌洗液进行全套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基因检测结果回报为“鹦鹉热衣原体”。
根据热病指南,衣原体首选药物为多西环素,临床医生根据回报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加用盐酸多西环素抗感染。调整了抗感染方案后,病人的病情得到改善,逐渐康复,已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鹦鹉热衣原体”?
答案其实很简单: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主要感染禽类和低等哺乳类动物,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受染鸟密切接触者。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引起动物肺炎、关节炎、流产和毒血症等多种疾病,也可感染人类引起非典型肺炎。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患者多呈急性发病,发冷、头痛及喉痛、不适。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干咳、少量粘痰、有时为铁锈色痰,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单个或多个实变性阴影,称为鹦鹉热或鸟疫。严重病例可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脑炎等症状。鹦鹉热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染,由带菌禽类传染给人,确诊后需进行隔离和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后有几率复发,应注意防治。
中医附一医学检验中心提醒您——从事禽类养殖、屠宰,能常接触禽类、爱好养鸟的人员,在接触过程中应注意戴好口罩、通风、勤洗手等,在清洁粪便时提倡应用“湿式作业”,也可提前喷洒含氯消毒剂。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咳喘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由于衣原体培养要求高,一般实验室难以做到,故临床医生对鹦鹉热的诊断困难,该病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该技术是直接对临床样本中微生物群体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与数据库中微生物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从而鉴定样本中存在的可疑致病微生物。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病毒、真菌、寄生虫),适用于危急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
匡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