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燥案
2021-08-05 19:54 来源部门: 熊继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发稿 作者: 熊继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刘某,男,63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5-12-06):诉夜卧口干,但不欲饮水,半年不愈。询其伴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并见面部明显紫暗,舌红,苔薄黄,舌底紫筋明显,脉沉细而数。
辨证:肾阴虚夹血瘀。
治法:滋补肾阴,兼以祛瘀。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味。
熟地15g,怀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6g,知母10g,黄柏10g,玄参20g,麦冬30g,桃仁10g,西红花2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5-12-18):诉夜卧口干明显减轻,面色紫暗亦减,舌红,苔薄黄,舌底紫筋不甚明显,脉细。拟原方再进15剂。
熟地15g,怀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6g,知母10g,黄柏10g,玄参15g,麦冬20g,桃仁10g,红花3g。15剂,水煎服。 按:《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云:“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本案患者咽干夜甚,并具有阴虚的证候,故首辨为肾阴虚。然患者口干而不欲饮水,面色紫暗,当属血瘀,《金匮要略》曾指出“但欲漱水不欲嚥”为瘀血证的特点之一。故本案之治,取知柏地黄汤加玄参、麦冬、桃仁、红花,滋肾养阴,兼祛瘀血,症自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