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癌 案

2021-08-05 19:47 作者: 熊继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胡某,女,48岁,湘潭市某建筑公司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6-10-20):患者于2006年3月CT发现右肝后叶占位病变,大小为160mm×130mm×100mm左右,结合AFP>400μg/L,确诊为“肝癌(巨块型)”,在医院行介入治疗,第1次介入后肿块稍见缩小,第2次则未见明显缩小。2006年9月开始行放疗,21天后查B超显示:肿块大小为138mm×107mm×90mm。患者因经济困难,不堪忍受放疗的副作用,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现症:右胁、胃脘部胀痛,偶有刺痛,口苦,泛酸,舌暗红,苔薄白少,脉弦细数。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方:疏肝消瘰丸合三甲散。

当归10g,川芎8g,赤芍8g,柴胡10g,青皮10g,枳实10g,郁金15g,炮山甲15g,炒鳖甲30g,生牡蛎(包)15g,浙贝20g,三棱10g,莪术10g,茵陈15g。20剂,水煎服,并嘱其久煎。

二诊(2006-11-22):服上方后右胁痛、胃脘痛明显减轻,诉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前方合金铃子散加味治之。

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川芎8g,赤芍8g,柴胡10g,青皮10g,枳实10g,郁金15g,炮山甲15g,炒鳖甲30g,生牡蛎(包)15g,浙贝20g,三棱10g,莪术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茵陈15g。15剂,水煎服。另:熊胆粉8g,装胶囊15颗,每天1颗,温开水送服。

三诊(2006-12-29):近日左胁下发红色疱疹,疼痛,舌红,苔薄黄,脉转弦数。龙胆泻肝汤加味治之。

龙胆草6g,木通6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当归尾10g,栀子10g,黄芩10g,紫草10g,板蓝根15g,炮山甲15g,炒鳖甲30g,甘草10g。15剂,水煎服。另:熊胆粉8g,装胶囊15颗,每天1颗,温开水送服。青黛150g,每次适量,冷水调敷疱疹处。

四诊(2006-01-17):服上方后,左胁下带状疱疹已经基本痊愈,但疱疹结痂处仍痒,颜面仍黧黑,纳可,口已不苦,足不肿,无牙龈出血,舌苔薄黄,脉弦数。丹栀逍遥散加味治之。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5g,土茯苓20g,甘草10g,炒白术10g,桃仁10g,炒鳖甲30g,炮山甲15g,茵陈30g,苦参10g,丹参15g。15剂,水煎服。另:熊胆粉8g,装胶囊15颗,每天1颗,温开水送服。

五诊(2007-02-07):患者诉服药后,查肝脏B超示:右肝后叶上段占位病变已经缩减为92mm×76mm左右。续服上方10剂,患者信心大增,精神明显转佳。今日门诊复查B超示:右肝后叶上段占位病变缩小为68mm×69mm。现症:左胁下隐痛,腹部皮肤生红色痒疹,面色黧黑,口苦,咳痰时痰中有血丝,舌苔薄黄,脉弦数。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之。

党参10g,丹参20g,苦参10g,炮山甲15g,炒鳖甲30g,茵陈30g,郁金15g,丹皮10g,栀子炭15g,当归10g,柴胡10g,茯苓20g,炒白术10g,甘草6g,赤芍10g。15剂,水煎服。另:熊胆粉14g,装胶囊30颗,每天2颗,温开水送服。 按:肝癌有“癌中之王”之称,其预后之差不必多言。此患者初诊以右胁胀痛、刺痛为主症,参合舌脉,肝郁气滞、瘀血内阻之证跃于眼前,予疏肝消瘰丸加三棱、莪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然有形之肿块形成非一日之寒,仅凭草木无情之品,消散之力尚弱,故合三甲散加强软坚散结之功。服药后肝气得疏,右胁疼痛、胃脘胀痛明显减轻。然有肝郁化火之象,故加入金铃子散、熊胆粉以清肝泻火。三诊时又患缠腰火毒,乃肝经火毒,改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加紫草、板蓝根清热解毒,青黛外敷,内外兼施,果获佳效。四诊肝经火毒十去七八,故改丹栀逍遥散加味清肝经之余毒。数次易方,癌块大小明显减轻,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近期疗效颇令人满意。由此观之,中医治病,固守一方一药乃下工之法,有是证用是方,方随证转,乃上工之策。仲景云:“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