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案

2021-08-05 19:52 来源部门: 熊继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发稿 作者: 熊继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郭某,男,27岁,湖南长沙四方坪小区。门诊病例。

初诊(2007-03-02):素有咽喉肿痛,近日饮食不节,迭进膏粱厚味,一周前发现左颈部有一个硬节,质硬,推之不动,几天内迅速长大,有鸡蛋大小。患者疑恐是恶性肿瘤,不敢去医院检查,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现症:左颈部无名肿块,疼痛不甚,轻微发热感,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喉中多痰,大便秘结不畅,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证:风热夹痰,结聚成块。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主方:普济消毒饮加味。

黄连5g,黄芩1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5g,柴胡6g,桔梗10g,连翘15g,板蓝根30g,马勃6g,牛蒡子10g,薄荷5g,僵蚕15g,浙贝30g,白芥子10g,炮山甲15g,大黄5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7-03-11):服上方后大便通畅,口干口苦大减,颈部肿块略见减小,患者信心大增,守方再进10剂。

黄连5g,黄芩1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5g,柴胡6g,桔梗10g,连翘15g,板蓝根30g,马勃6g,牛蒡子10g,薄荷5g,僵蚕15g,浙贝30g,白芥子15g,炮山甲15g,大黄3g。10剂,水煎服。

三诊(2007-03-23):服上方后,左颈部肿块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大便通畅,每日1行,仍口干口苦,喉中多痰,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痰热已减,血瘀明显,前方加三棱、莪术,进一步活血化瘀散结。

黄连5g,黄芩1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5g,柴胡6g,桔梗10g,连翘15g,板蓝根30g,马勃6g,牛蒡子10g,薄荷5g,僵蚕15g,浙贝30g,白芥子15g,炮山甲15g,大黄3g,三棱10g,莪术10g。10剂,水煎服。

四诊(2007-04-06):肿块缩减2/3,喉中痰减,咽喉肿痛消失,舌脉如前。但近日胃口欠佳,前方去马勃,加神曲10g。

黄连5g,黄芩1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5g,柴胡6g,桔梗10g,连翘15g,板蓝根30g,牛蒡子10g,薄荷5g,僵蚕15g,浙贝30g,神曲(包)10g,白芥子15g,炮山甲15g,大黄3g,三棱10g,莪术10g。15剂,水煎服。

五诊(2007-04-22):肿块完全消失,患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诸症皆除,唯疲乏少气,前方加黄芪20g以益气扶正,嘱其清淡饮食,少食膏粱厚味,患者点头应许。 按:有形积块之产生,不论良性、恶性,必有一定的诱发因素,比如痰热、气滞、血瘀等是也。凡是能加重痰热、气滞、血瘀的,如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情志不遂、郁怒忧思等,皆为诱因。该患者素体阳热,咽喉时有肿痛,此其证也;饮食不节,膏粱厚味,痰热内生是其诱因也。故选用普济消毒饮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加浙贝、白芥子之属清化痰热,加大黄引痰热下行。虽几经调整,数易处方,但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旨未变。四诊、五诊时伴有食少纳差,疲乏,故加神曲健胃化痰,加黄芪益气托毒。最后嘱其清淡饮食,少食膏粱厚味,可谓善后之良药。普济消毒饮本为大头瘟而设,临床用于头颈之上无名肿毒,加减得法,亦有如此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