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手掌“汗如雨下”,1厘米“钥匙孔”手术解决手汗症
2024-07-12 09:23 来源部门: 胸心大血管外科 作者: 倪广生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副主任 杨进
18岁的小刘多年以来深受手汗症的困扰,双手一直出汗不停,湿漉漉的,紧张时还会加剧。这导致他每天纸巾不离手,不敢与人社交。
医生介绍,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近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陆续接诊了不少像小刘这样的手汗症患者。部分严重患者双手常年都是“水淋淋”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什么是手汗症?应该如何治疗?中医药有什么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杨进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指体表外分泌腺过度分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主要由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奋所致。
临床表现为双手发作性出汗,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程度不一,多以手掌多汗为主,常伴有腋窝、足底等部位多汗,严重者可见汗珠流淌,在天热、激动、紧张等情况下可诱发或加重。
手汗症的治疗
手汗症可分为三度,轻度为手掌潮湿,中度为手掌出汗时湿透一条手帕,重度为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
轻度手汗症患者的治疗
轻度手汗症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一般来说,中医“汗证”属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于实证。病程久者或病重者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
中医对于轻症手汗症患者虚证的治疗是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则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饮食方面应根据病症之寒热温凉,选择搭配主副食品,以清淡易于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少食或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品。汗出较多时,要注意及时擦干汗水,及时更换衣物,同时避免感受风邪。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汗出当风或汗出为寒湿所侵,以保证气血阴阳调和、腠理固密,以防“汗证”发生。
中重度手汗症患者的治疗
(手汗症患者术前、术后效果对比)
(腋下隐藏切口)
(术后1个月切口愈合情况)
中重度手汗症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常规开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手术切口直径仅1-1.5厘米,类似“钥匙孔”,基本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绝大部分中重度手汗症患者,术后手汗即刻明显改善。手术后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代偿性出汗”现象,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不需要特殊处理。
医生介绍,15-50岁是进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最佳年龄阶段,14岁以下儿童症状尚在变化中,应给予观察。50岁以上患者可能因胸主动脉硬化、扩张、甚至扭曲覆盖左胸交感神经干,应慎重考虑手术。
杨进:中共党员,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胸血管外科临床20余年。擅长肺部肿瘤、纵隔肿瘤、手汗症、胸壁畸形(鸡胸、漏斗胸)的诊治及微创化手术治疗,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治及术后心脏危重症的管理、治疗有丰富经验。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倪广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心胸血管外科医师。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目前为广西“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西学中”教材《中医学基础》编委。擅长肺结节、肺良恶性肿瘤、手汗症、胸壁肿瘤、胸壁畸形(鸡胸、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治疗;心脏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治与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目前主攻肺部手术(肺癌、肺结节)微创手术、CT/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结节消融治疗、围术期中医药治疗及“双心医学(心理-心脏)”中西医结合诊疗。